第 64 部分(1 / 6)
,并赐婚与昌王陈启。
然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赐婚,起先,诏于青王封旭、昌王陈启婚事,返归封地举行婚礼。
杜江却立时上奏疏反驳——这虽是先年亲王旧例,但臣等思得府第浅窄,出府未免与外人易于相接。今日事体不同,臣等再三计之,实有未安。俱在东都成婚,亦于保护为便。
李太后虽在病中,但仍不客气地下了一道手谕问:“出府之不可,是害及二王,是害及大陈天子,卿等明说来。
杜江随即又上奏疏回答:储君名分未正,臣叩奏密对,屡以为请,圣衷渊邃,久未施行。至亲惟有二王,而又出居于外,此在圣躬不可不虑者也。且二王从人众多,情各为主,易生嫌隙。虽应得者亦怀危疑。此在二王不可不虑者也。
一番陈词恳切,李原雍亦上疏符合,李太后思量再三,还是下诏允许青王与陈王的婚事在东都举行。
婚礼在陈国历二百四十年岁初举行,从正月初三起,是一连串的庆典。首先是新年贺典,第二天是大婚典礼。东都街道封禁,司兵数十人,各执扫具、镀金银水桶前导洒路,名曰“水路”。习习香尘莲步底,卤部仪仗,宴乐仪卫行在水路之上,佟氏李氏二女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红罗销金袍帔,乘厌翟车,车上设紫色团盖,四柱维幕,四垂大带,四马驾车。并行的浩荡倚仗的蜒铺陈,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如同勾画的一幅长卷,红妆散红成绮,千旗穿市。便当日亲见霓彩娶纳的人,都以为是天上人间一梦罢了。
李太后在病中,并未出席。大婚三日后,青王昌王方才领着新纳的王妃,进宫拜谒。钦天监选定吉时,六局一司的内侍格外打起精神,忙得不可开交,最要紧的是照料康慈宫的谒礼。
入谒朝见的这日,东都是冬日高照明,而邻近数省的最后一批奏报在今天辰时急递进宫,辽东无雪,西南无雪,北直隶无雪!一场由天象引起的暗流又已经悄悄汹涌。
大陈宫内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镌镂龙凤飞云。那些明亮的光在雕甍画栋,峻桷层榱间细细地折射下来,就象一条条用光芒编织成的细网,随着风清清的、淡淡在封旭脸上慢慢地展转。
凝神望着,一点点的柔软悄悄的从丹叶的记忆深处爬了出来。
想要忘记的是什么?不想忘记又是什么?
丹叶特地给身前的封旭和李芙让出了一步,自己稍稍退后,垂首顺目,微不可闻的一生叹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