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 / 5)
即使满洲大臣极力反对,科举还是如期举行了。琬潆从中也看中了几个可用的进士,授了七品翰林。在清朝中后期,翰林说起来是个清贵的官职非进士不如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翰林院的翰林们,不仅时常可以跟着皇帝的身边起草诏书,发布谕令,消息灵通,而且被认为是储相的人选。一旦熬出头,就是入内阁,官拜大学士。清朝不设宰相,内阁大学士虽然权利不能和更早几个朝代的宰相相比,但是就地位而言,都已经是人臣之极了。但是这个时候,顺治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初具内阁的雏形。翰林院设立也不久。所以翰林这个职位远没有后来惹人艳羡,不过是七品小官而已。对于科举耿耿于怀的满臣们也松了一口气。
琬潆的手段一直很温和,多是在制衡和辩驳中,使大臣们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几乎不曾特别严厉的处罚过大臣。人们渐渐的觉得皇太后摄政也没有什么,至少是比性格执拗,脾气暴烈的先帝还要好一些。新兴的大清王朝平稳的度过了权利交叠的岁月。即使是极力要驱除鞑虏,反清复明的人们,也不得不忧心的承认,按这样下去复国遥遥无期。
康熙二年,为顺治守丧三年期满,举行了大祭,不必再遵守孝期严苛的各种规矩。琬潆高兴的重新穿上各色冶艳的衣裙,带着精致华美的首饰。玄烨和明岚需要替孝惠章皇后吉日格勒多守了一个月的孝,这才都出了孝期。琬潆吩咐了御膳房准备各种吃食,要求玄烨和明岚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一条鱼。时隔三年之久,孝庄太皇太后再次出现在人前。孝期结束以后,琬潆以两宫太后的名义举办了大宴,皇亲宗室和五品以上的京官携带着拥有诰命的夫人参加。两宫太后是指慈宁宫太皇太后和仍然居住在景仁宫的昭敏皇太后。琬潆未曾移宫,并没有人不长颜色的请求琬潆搬到慈宁宫和孝庄同住。现在自己主要住在景仁宫和养心殿。处理政务,接见朝臣在养心殿和毓庆宫。
孝庄作为辈分最高的长辈,也被请来出席。这三年名义上养病,实则被幽禁的日子,加上丧子之痛,使孝庄快速衰老下来,如同民间经受过种种疾苦的老妇。当年不过几缕银丝,如今已是满头华发。对比这旁边大权在握,仍然青春妖娆的琬潆,说不出的讽刺。回想十年以前的情景,雍容华贵的孝庄太后和初露头角、谨慎恭敬的佟贵人,虽有能想到一个会处处算错、幽居深宫,一个会一路荣宠、临朝摄政呢。
琬潆将头发全部拢起,束在丹凤朝阳的钿子发冠里,恰到好处的露出纤细白皙的脖子。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