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4 / 4)
。玄烨大怒,腾的一声从龙座上站起道:“尔等不思平乱,反倒让朕向三藩低头吗?如今的情况,难道比先帝在时,郑成功兵临城下更危险吗?更何况皇额娘摄政十几年,国库丰盈,万民安乐,早不复入关之时的动荡不安。郑成功做不到的事情,吴三桂又如何能做到!”琬潆见玄烨调理分明,摆出三藩必败的理由,很能让人信服,心中满意。又有大臣出列道“臣等便是万死也不敢让皇上像反贼低头。只是凡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情因明珠等人挑唆而起,只有处置了明珠,才能让吴三桂再无‘清君侧,诛奸臣’的借口。”玄烨一时语塞。
琬潆把他按回坐下,才道:“想要撤藩的也不是别人,首先就是本宫和皇上。爱卿如今知道了,想要把我们母子怎么办呢?”好笑的道:“吴三桂如今要清君侧,你便提议杀忠臣。那他若要反清复明,是不是要咱们八旗都退回关外才好?”摆摆手,示意请罪的那个臣子起身,道:“行了!还是开始商议怎样清剿三藩吧。”
琬潆将周培公调到前线战场,玄烨问道:“皇额娘,这周昌到底有何能耐能让您另眼相看?以他的资历担当此任有些太过了吧。”琬潆困惑的道:“周昌?”思索片刻方才想起是谁,恍然大悟道:“你是说周培公呀!”上下打量着玄烨,当初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可是很火的。不过自己的儿子可比陈道明好看多了。意味深长的笑着道:“他可是我送吴三桂上路的利器呀!”看过清史和康熙朝电视剧的人大都知道周培公这个名字,这可是历史上在清廷处在不利形势下,能够转败为胜的大功臣,和姚启圣、施琅等人俱为康熙朝名将。
周培公也不负所望,劝降王辅臣,然后随着大将军图海,率军有长沙、岳州等地逼近桂林。耿精忠腹背受敌,和尚之信二人反叛之心本就不强烈,只是吴三桂叛乱之后,怕被迁怒清算,故而也相继叛变。又见清廷派人招降,遂撤兵请降。
清廷接受两广、福建的兵力,对吴三桂形成合围之势。吴三桂犹做困兽之斗,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从吴三桂叛乱开始,到其孙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时逾两载,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作者有话要说:玄烨已经逐渐成长,女主还政不远了
婆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