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章痛失(1 / 4)
其实永宁早在李琮尚未出世之时,便已经开始考虑已经被她确认了性别的儿子,将来要怎么教育的问题。在其位,谋其事——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李治的继承人会是她儿子之外的人,那么把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将会是她从孩子出生后二十年内的主要任务。
她储物手链中并没有现代的育儿手册,至于幼教系列丛书更是从来都没有存在过的。好在她当年回国本来就是奔着认祖归宗来的,而且学习的专业又是历史,所以收藏的书籍自然是以古文为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其实也算是她自己的中文启蒙课本,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她的汉语程度破得令人发指,好在到底小时候的根基仍在,她又是个肯下苦功的,几年下来才算是把身上的香蕉皮给脱了下来。
她自己人这三本启蒙教材中受益非浅,所以在最初教李琮识字时,才会也选了这三本,而后来随着李琮渐渐长大,在他正式进学的时候,又被李治交给了房玄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永宁开始了对李琮的帝王教育,从掐断了唐史往后内容的《资质通鉴》到删减版的《君主论》,都是搭配着房玄龄主讲的《贞观政要》一起教导李琮的。
其后她也时常根据李琮的学习进度,和性格倾向,适时地用合适的教材引导,一番折腾下来,倒是把她自己藏书中有关帝王教育的那一部分抖落了干净。
后来虽然沁华她也是比照李琮来教育的,可是沁华年纪毕竟尚小,而且女孩子所学的东西要简单的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沁华也只是描红时见过被永宁特意绘成了字帖的《三字经》,这位公主殿下对于学习之事,还真是没有天分,这点倒十足随了房遗爱,也难怪这甥舅俩格外的投缘。
本来在刚开始教导李琮的时候,永宁倒是有过这些书很可能会被曝光出去的想法,但是随着时日一天天地过去,她的这些念头倒是越来越浅,谁知这些事竟是在她都快遗忘的时候,就这么毫无预警地跳了出来。即使对于面对李治和房玄龄两人,她虽有些紧张,却也绝对没有那种悔怕的情绪存在,可是她毕竟有孕在身,先是头一晚受惊不小,然后晚上也没睡好,起床后又开始费心猜李治的心思,那种心力憔悴的感觉,不免油然而生。
李治第一时间便发现了永宁倦怠疲备的脸色,心里自然懊恼,竟是只顾着自己的情绪起伏,却忘了永宁的身体状况。他一边伏身将永宁抱到榻上,让她躺下休息,一边连声催人去请御医。
永宁的预产期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