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4 / 6)
,看她面如死灰,紧咬牙关,水米不进,竟有些求死的意思,只能直言:尽人事,听天命。
回家说起,吴老太爷叹惜一番。吴家三爷听得眼眶都红了,扬言周氏若有不测,吴家医馆药铺再不救治段家任何人,被父兄好一顿训斥。
周氏昏迷三日,好容易有苏醒的痕迹,听说段府大管家上门,吴望淮不敢怠慢,忙忙处置了手头病患,就来了。
周氏房中都是常府带过来的人,刘嬷嬷更是常老夫人跟前出来的,自幼服侍前夫人常氏,周氏也是自小见惯的,也不需避嫌。
屋内打扫清洁过一遍,帘子全都打起来,一扇小窗开着透气,案上床头插了新鲜花朵,虽是仲春,床头还燃着一盆银丝碳。屋内虽站了几个人,却是静悄悄的。床上病人还在昏睡,显见已被人梳洗穿戴过一遍,换了干净的衣服被褥,脸色还是苍白,已不见那层死气。
先看过脸色,再细问病人这三日情形,吴望淮这才在坐下,凝神诊脉。稍顷,含笑点头:“缓过来了。脉象平稳,大人孩子都无大碍。往后,慢慢调养就是。”
屋里屋外,听见的人都松了口气,露出笑容。
刘嬷嬷自己生了四个儿女,已经有了六个孙子外孙,侍候过常府两代女主人,照顾孕妇的经验也算丰富,细细问过周氏的身体状况需要注意的事项,笑着说:“她们几个年纪小,我是个糊涂的,没见识,还要请吴大爷送两个得力的嫂子过来才好。”
内宅之中,即使大夫药童也不好时常出入,有时连病人的面也见不到,更不能接触女眷身体。吴氏医馆在家中仆妇中挑选身强体壮稳中可靠的,训练成看护稳婆。一来人数不多,二来内宅最容易生事,出了事还说不清道不明。随同大夫出诊还罢了,能够让吴氏医馆的看护稳婆上门服务的,着实没几家。先前段常氏两次生子都有吴氏派人全程护驾,一则两家交情不同一般,二则也常府内宅简单,常小姐招婿上门,常府上下都指着小姐的孩子延续香火,段世昌当时也没有其他妻妾。
而今情况不同,吴家父子怜惜周氏,可没想趟段府这混水。吴望淮有些僵硬地扯扯嘴角:“眼下实在抽不出人手。姨奶奶一向作息规律,饮食有度,底子好,过了这一劫,想必吉人天相。嬷嬷姑娘们尽心服侍,在下隔些日子过来诊脉开方,应无大碍。”
刘嬷嬷才不糊涂,不过欢喜之下,因着常府旧例,顺口说了出来,随即想明白此处已不是常府,而是段府了,周氏眼下也只是二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