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部分(4 / 6)
就是方才那本佛经的一段。
张歆想了想,拿过一张空白纸,手指在十来只毛笔上滑过,捡了不大不小的一管,却不知去哪里沾墨。
“又没人考你功课,病才好,也不好好歇着,写什么字呢?”口里嗔着,刘嬷嬷还是放下在收拾的妆盒,过来磨墨。
张歆从没练过毛笔字,提笔舔墨落笔却做得熟练,一气呵成,头两个字还有点控制不住力道,歪歪扭扭,十来个以后,渐渐有了点样子,只是比那簪花小楷还差一截。
刘嬷嬷早年陪着常府老夫人念书,后来看着两个小姐读书,知道一点,怕她沮丧,赶着安慰:“病了这么一场,躺了那么些天,难免酸乏些,再养几天就好了。我好些年不磨墨,手也酸了,今日别写了吧?”
正好紫薇白芍洗完澡过来。张歆忌惮紫薇,笑着点头,随手把那张纸团起来扔了。
卧室另一头有个门,走进去,居然是个绣房。真正的“绣”房!不大,两面墙上开着大窗,采光极好,窗下支着一张绣架,差不多有设计师制图板那么大。地上架上还有大大小小的绣架绣绷十几个。有的空着,有的绷着做了一半的绣活。墙上挂着一件新衣,袖口处还没完工,衣摆处的缠枝莲枝很眼熟。这不是帐顶的花纹么?那帐子居然是她自己绣的!
案上随意堆着两卷薄绢,张歆打开来。一幅静夜花鸟图,取的是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意。另一幅是白描观音绣像,只用丝线勾勒了主要线条和部位,却很传神。
张歆暗赞不已。在博物馆里也见过被誉为“古代刺绣精品”的百鸟朝凤嫁衣,花开富贵屏风,精工细作,手艺是没得说,却没多少印象。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雅致的绣品。《红楼梦》里有个“慧纹”,说是一位官宦小姐,能诗会画,精刺绣,绣品珍贵,富贵人家莫不以拥有为荣。这位姨奶奶的心思手艺,即使还没到那个境地,也差不远了。
若能继承这个技艺,离开这里,最不济也能绣点东西卖钱,养活自己和孩子。这么想着,张歆拉开一边的抽屉,发现里面分了一排排小格,整整齐齐地收着各颜各色的丝线。满满四个抽屉,每一个里面都有百来种颜色,单单绿色就有二十来种。
张歆看得眼都花了。就算这身体还记得针法,她也没原主人的眼光,更没这份耐性和毅力。此路不通!
紫薇跟了进来:“刺绣费眼费神,姨奶奶刚好,还是先做些别的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