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4 / 6)
友的经验:年纪小的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其实很少。他们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很natural,对于大人却很奢侈:时间,关注,良性的纵容。很多父母拿不出这些,就用物质补偿。一来二去,大人习惯了物质的付出,有些小孩子也搞不明白自己要什么了。
成功
张歆懒得费心取名字,小食店就叫无名食肆。
缺少开店的经验,为防止准备不足,手忙脚乱,张歆决定先尽量简化品种,先从早餐开始,目标市场就是附近的住户。
某天清晨,附近几家人一推开门,就被诱人的面香粥香钻进鼻子,唤醒了隔夜的饥肠。从巷子里走过的人,也被这股温暖的香甜带到了食肆门口。
白面馒头,赤豆粥,茶叶蛋,腌萝卜,酱瓜,还有隔了两条巷子的豆腐店送过来的热乎乎的小方豆腐和甜丝丝的豆浆。
物美,价钱公道,还方便。这天,附近好些人家的早饭,都是在无名食肆解决的。
时近中午,难以抗拒的肉香又从无名食肆飘出来,无声无息地沁过整条巷子,潜向大街和深宅。
肉香不怕巷子深。被这肉香引到经济实惠的无名食肆的人,吃上一口红烧肉,第一感觉就是:“这肉闻着香,吃起来更香。”
热乎乎白喧喧的馒头,或者,饱满清香的捞饭,配上入口欲化的红烧肉,再来一碗滑嫩的海带豆腐汤,一顿中饭吃的爽快,所费还不多。
空气中的肉香尚未散尽,无名食肆已经关门上板。准备的东西卖完了,没赶上的人明日请早。
没有鞭炮,没有鼓乐,没有事先造势,没有大声吆喝,无名食肆开张第一个半天,卖完了准备的所有食物,也抓住了很多人的胃囊。第二天,刚开门已经有邻居拿了锅碗等在外面。
开业三天,张歆一算,这么下去三个月能把改造店铺和厨房的钱收回来,开过半年,为了开店多付的房租可以收回来,基本不亏本。
然而,食物的香气招来了食客,也招来了附近的乞儿。
顾实顾嫂和穗娘都是心软的人,不但不象别家撵人,还悄悄施舍些吃的。结果,第一天来了两个,第二天四五个,第三天来了大小十多个乞丐。
顾实顾嫂穗娘知道张歆开店投进去不少本钱,指着有些赚头,不是开善堂赈济乞丐,店里的食物要卖钱。一两个小乞儿,还可以发发善心,谁受得了这么多人都指望他们喂饱?继续施舍下去,怕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