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部分(2 / 6)
让人送信,说要过来拜访。
张歆连忙备了礼,让顾实过去求见黄老爷,说明他们要去泉州,想搭余老太太的船,请他帮忙引见。人家是官眷,他们是老百姓,平白无故的,哪里是想搭船就能搭船的?
看在礼物的份上,黄老爷同意做个顺水人情,介绍张歆与余老太太认识,但要顾实留在松江给他做厨子,也可以由他资助继续开店。
顾实心里有些舍不得松江刚打开的局面,不过,经过了这些日子,也不再是从前那个成日呆在厨房,不通世故的顾实了。他自己家中是那个样子,穗娘是当家夫人的陪嫁心腹,少爷的奶娘,只为了一句留言,一点怀疑,就落到那般地步,大户人家的主子都未必能好过,仆人岂是好为的?有几个主人能象张歆,视他为兄为友,把他的儿女当作侄儿侄女对待?虽说为奴仆,这一年却是他和妻子这辈子最舒心的一段日子。
还要求着黄老爷帮忙,不可得罪了。顾实干脆说出实情,他不是自由身,妻儿被虎狼般的兄弟出卖,多亏张歆才不致骨肉离散。他签了卖身契,愿给张歆为奴十年。说了张歆要去泉州的缘故。考虑到张歆身份,为了防止闲话,她的表弟对外声称顾实是远亲。倘若黄老爷看重他的厨艺,待到十年期满,他愿意来松江侍候黄老爷。
以黄老爷的年纪,十年后还不定健在不健在,吃不吃得动。一边是不辞艰难的孝女,一边是知恩图报的忠仆,黄老爷不好为难,唏嘘两句,提出要顾实离开松江之前,教会他家厨子做他爱吃的几个菜。
顾实自然答应。过了两天,黄府招待余老太太,叫张歆亲自送几道菜肴过去。
山西人爱面食。刀削面最出名。张歆看过表演,眼花缭乱,最终也没弄明白怎么做的,倒是依稀记得龙须面的做法,折腾了半个晚上,在顾嫂和穗娘的帮助下,慢功出细活地做出一竹匾龙须面。煲了一锅枸杞羊腿,又做了烧麦锅贴。
虽不是地道的山西味道,显见得用了心思,花了功夫,清爽好看,味道也极好。余老太太和儿媳王氏不意在松江竟吃上了精致版的家乡饭,比原先家里山西带来的厨子的手艺还强个两分,喜出望外。
余家原先只是普通地主,山西土地贫瘠,出产不多,也不过勉强糊口。失去丈夫时,小儿子也才不到一岁。要不是族中资助,三个儿子用功争气,也不能有今天,得了诰封,做了这么些年官家老太太,余老太太内心里仍是一位慈爱朴实的农妇,听黄老夫人说起张歆的情况,要去泉州的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