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部分(5 / 6)
扬,手中缺钱,家里却有五张填不满的嘴要养活。再娶寡妇,是跌价了些,可张歆有财有貌,聪明能干,想必侄儿也会愿意。张歆那般年轻,长得又好,怕不是能长久守得住的。自家侄儿是五书的正千户,人好,疼老婆,明媒正娶过去做嫡妻,她想必也会愿意。
心动化作行动,陆老太太突然同张歆亲近起来,略略熟了些,就在言语中提及娘家侄儿,为人多么好,多么顾家,多么有前途。
张歆是曾被介绍过好些个对象,还被拉去相过几次亲的,哪能看不出来她的套路?只由着她说,连表情也欠奉,心中却是烦恼。原以为这时代,寡妇无人问津,只要低调点不惹出事端就是安全的,哪知道还真有想娶寡妇的?不知怎么处理,才能不得罪这位官眷,又能把这麻烦解决了。
张歆也发觉,带着孩子在甲板上时,另外的船上有人行注目礼。那人甚至出现在这条船上,守在他们母子常去的地方等着。
船上地方小,难以避开,张歆只得躲在舱中不出来。为防出事,把两个孩子也拘着。小羊还好,小强意见很大。
王氏从穗娘口中听说此事,告知余老太太。
余老太太原本就喜欢张歆,明白她的难处,也有些恼姓陆的仗势欺人,索性找了个机会认下张歆为义女。
陆副千户等了些日子没消息,便来催促。
陆老太太没好气地说:“同知老爷的干妹子给你做妾,你好大的福气。要说自己去说,我怕张嘴闪了舌头。”
同治只是五书。可明朝的制度是文官领导武官,哪怕武官官阶更高。陆老太太的儿子弄不好还得听余同知的呢。
寻亲
船到泉州港,余同知早得了信,已在码头等候迎接。
想到张歆从没来过泉州,说是这边有亲戚,几十年不通音信,也不知怎么样,余老太太有意让他们母子先一同到同知府上暂住,再慢慢寻亲。
张歆连忙推辞。认个义母,有个做官的干亲扯做虎皮,已经够运气。余老太太和王氏善良随和,相信接纳他们母子,同知和诰命可未必这么好糊弄。无亲可投,有钱可住店,要做什么也方便些。
同知府未必就能由她做主。余老太太也就罢了,只唤过同知,让干兄妹见礼,又让派个可靠的管家,随着去帮他们安顿,并再三嘱咐张歆过两日就带孩子过来看她,好半天才依依不舍地上轿。
余同知已从信中得知母亲在路上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