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部分(2 / 6)
什么。曾叔公还翻着一本被虫蛀得厉害的族谱告诉张歆那对在海上失踪的兄弟名叫陈奉德陈奉贤。
先是一场场运动,然后开放搞活忙赚钱,大家争着朝前看,没被破干净的历史也没人关心。不要说更年轻的,祖母这辈对家族历史都不很清楚,也搞不懂曾叔公的所谓县志族谱是不是真的。
曾叔公去世后,再没人提起这些几百年前的旧事,没人关心没人知道那两个本子的去向。
曾叔公和他口中的历史,原本在张歆的记忆中也已模糊,还是落到这里,苦思出路,才想到祖母的家族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才想起这对兄弟和他们留下的寡妇。
以此为蓝本,张歆编造了自己的身世和南行缘由。她想靠近在这里唯一的根,却没想真的找上门去认亲。曾叔公的故事模糊难考,就算真的发生过,年代年纪不一定对的上,背后可能还有不能对人言的秘辛。弄不好是颗地雷,凑近就被炸翻了。
然而,她的“身世”和“孝行”,被自己和别人一遍遍地讲述,认了真的人不少。于是乎,她只不过意思意思地问了问,就被“亲戚”找上门来了。
好在一路上,无事时,张歆没少考虑到泉州后会遇到的问题,已经演化出好几个版本,准备根据她们的回答再决定拿哪一个出来。
刘陈氏城府不深,悄悄拉了拉嫂子:“她要找的是龙尾陈家。四表姐的公公上书请求官府表彰的那个陈寡妇,她男人就是同兄弟出海跑船,再没回来。”
她说的闽南话,张歆听得明明白白,心中大定。她给自己找的便宜爹是存在的,合理的,有可能老了点,老点总比小了好!
陈大少奶奶不知道她懂闽南话,还一本正经地审问:“你既来寻亲,怎么这也说不清,那也说不清?”
“实情是,告诉我这些事的人,早年伤到头,连自己是谁都忘了,直到临终也只想起来自己姓陈,是泉州南安人,同兄长出海去东瀛,在海上遇到大风翻了船。”
“你说的这人是谁?”
“是家父。他老人家一辈子乡音不改。他说话,我听着吃力。就连他的名字,也没听真切。如果我没听错,家父的名讳是陈奉贤。陈奉德是我大伯。”
“你爹姓陈,你怎么姓张?”
“我外祖父姓张。我爹失去记忆后,流落到我外祖家做工,有一次救了外祖父,后来同我母亲成了亲。”
女儿随母姓,看来着陈奉贤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