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部分(4 / 6)
四十两,还是有点疙瘩:“我本来是因为他们倾力给我爹办葬礼,过意不去,才想要——结果,倒叫他们给我做工。^有些人家没出劳力,什么也没得到。”
“能有工做就够了。你给的工钱又高,最后还送肉送鸡。这些人家这个年过得不比往年差。没出劳力,没从你这里挣到钱的那些家,多是当日也没出东西出力的。大姆心里有帐,不会叫你欠谁的人情,你放心就是。”
说话间,阿祥两口子进来,找张歆说话。
陈林氏看了阿祥一眼,叹口气,对张歆说:“别耽搁太久,阿祥还要陪媳妇回娘家。”转头钻进厨房去了。女儿女婿外孙们回来陪她过年,她要好好给他们做顿饭吃。
阿祥媳妇满脸堆笑地拿出给小羊和小强的过年红包。张歆接过来,沉甸甸的,对于他们的家境给得很丰厚了。小羊小强在外面同表哥表姐们玩耍。他们不当面给孩子,多半厚此薄彼,只送给小羊小强,更确切地说,是送给张歆的。张歆淡淡道谢,心里并不愉快。
阿祥果然有事相求。原来,张歆当初拿出来表心意的三百两该怎么用,族里的宗长意见不一致,一直没有结论。因为这钱算是陈奉德陈奉贤兄弟出的,陈林氏现在成了陈家声望最高的人,财主张歆也最听她的,族长和长老们征求她的意见。听见一位宗长建议用这笔钱办个学堂,让子弟们读书,陈林氏马上附和,说如果族里办学堂,她愿意把张歆给她修坟的一百两也拿出来。一代两代后,等子孙真地出息了,再修坟也不迟,祖宗脸上也更有光。
闽南一带,生活贫苦,却有注重文化的传统,陈奉德的父亲没有上过学,却无师自通地认得了些字,送三个儿子去学堂念书。陈奉德陈奉贤兄弟虽然只读了三四年,当时已经是湖西村最有见识最有头脑的年轻人。一开始兄弟两个挣了些钱,家境不错,就让老三奉忠旁事不管,专心读书。可惜后来他兄弟两个断送在海上,连累家里一落千丈。陈奉忠读书读得有点呆,不善谋生。他们家倒成了反面教材。
虽然如此,陈林氏仍旧继承了上一辈对文化的追求,尽管家计艰难,生活困顿,仍是咬牙把阿海阿怀阿祥都送到范秀才的学堂附读了一阵,挑的两个女婿也能识文断字。目前,阿祥是湖西陈家教育程度最高的,在外面拿的工钱也最高。从外面回来的张歆,据说是个才女,在陈氏家族只能仰视的阶层里游刃有余。这些都在提醒着陈家人读书的意义。
最后,宗长们达成一致,连同陈林氏拿出来的一百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