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部分(2 / 6)
只要范家愿意出钱,张歆倒是愿意发动厨房尝试不同的原料,开发新菜式。范家人就住在侧院,换了原料,做出来请他们试吃,他们觉得好,可以往宴席上端,就行。
张歆还借机教育员工:“客人总是有理的。”
等到范老爷把她叫去,抱怨说酒楼的颜色太素净,不够喜庆,要求她找人把梁啊柱啊的都漆成大红色,楹联都改成金字。
张歆张口结舌,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只好推说做不得主,需请示东家。
范老爷也不为难他,马上叫人去找程启来。
程启来了,耐心地认真地听完范老爷的话,一脸憨厚地点头:“我明白姨夫的意思。姨夫是想把表弟的新房,还有宴客处,装饰得好象大庙的大雄宝殿。姨夫高见!一辈子就一次的人生大事,当然是越庄严越好。”
张歆站在一旁,差点笑出声来,目光忍不住悄悄在他脸上溜了两圈,瞧见他一本正经,眼神真诚,不由暗自嘀咕:“这人到底是真憨,还是装憨啊?”
范老爷噎住,瞪着他,胸口一起一伏,好半天才顺过起来,骂了句:“蠢材!”却是再也不提油漆的事了。
范家三口很喜欢吃福寿阁的烧鹅,每天一只,还要求婚宴上每桌上一只全头全尾的烧鹅。
相比鸡鸭,鹅的供应本来就少,再优先满足范家的需要,落到外卖部的烧鹅就少了。
时间久了,阿玉记住一位老人隔两天会来买一只烧鹅翅回家下酒。有一回,遇上老人的熟人来买点心,说起来才知道,老人姓丁,是位大夫,在城东经营者一家小药铺,人很热心,遇到确实有病无钱医治的,肯义诊,还肯让人赊欠药钱。
因为先前家中的难处,阿玉对丁大夫油然生出敬爱关心,算着日子,知道老人会来,总会提前用油纸包起一只鹅翅留给他。
这日,快关门了,东西差不多都卖光了,老人还没来。
一个年轻人急冲冲跑来,要买一只鹅翅。
窗口的妇人迟疑了一下,叫阿玉:“马上就该打烊了,那位老人家今日多半不来,把那只鹅翅卖给这后生吧。”
阿玉不许:“还有一阵呢。那位老人家三天来买一次鹅翅,从来没有错过。”
年轻人依稀听见还有一只鹅翅,被阿玉收起,不肯卖给他,不由急了,争吵起来。
张歆给员工定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不许和客人吵架,有争执一定要先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