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部分(5 / 6)
么回事。
贺客中好几个都不易觉察地叹了口气。可惜了!挺好一个青年俊才,品貌皆优,才学出众,未及弱冠就是举人,家中有钱,母族又有助力,本当前途不可限量,是家有待嫁女儿的东床首选,只可惜身体太差,三天两头生病,也不知活不活得久,听说近来又迷上道家之术,竟有要舍弃红尘的意思。
段世昌如何不知他们所想,唯有苦笑。
自从在泉州见到嫡子,听说他很会读书,只可惜母亲再嫁,不能科考入仕,段世昌心中就有了一个执念,要让小强参加科举,出人头地,光耀段氏门楣。
既然玉婕早已不在,在泉州改嫁的是张歆,他段家无再嫁之妇,他的儿子为何不能科举?
回到扬州,他马上宣布找到妻儿下落,称玉婕母子当日为仇人劫持,侥幸逃脱,却迷了路受了伤,幸而遇到小强的养父养母。玉婕伤重,来不及交待自家来历就去了。那养父养母膝下无子,收养了小强,带去浙东山里生活。
他这次去宁波会友,偶然得到线索,顺藤摸瓜,找到小强。养父母身体不好,小强要报答养育之恩,留下尽孝,过些年再回扬州,认祖归宗。
段世昌大举为玉婕发丧,按所谓小强养父母指点的方向去寻玉婕之墓,不想六年前淮河水患,那片地方已是面目全非,只得立了个衣冠冢,再做法事超度亡灵。
几年后,张歆果然如约让小强回来。原本还有人怀疑他的身份,却见他容貌酷似段世昌,又带着罗余常周几代女子传承下来的福寿玉牌,原先服侍段家奶奶的下人立刻哭着认了,周家常家余家都认了。其他人也再翻不出浪花。
段乘云家世清白,没费什么力气就得到了考试资格。他天资过人,段府又聘得名师,院试乡试都是一发而中。
段世昌又是欢喜又是忧愁。喜的是嫡子出色,有望跻身士林,光宗耀祖。愁的是他对自己对段家毫无认同感,无意留在扬州和段府,每每托病,不肯出门应酬,又已扬言,这次中了举人,就要外出游历,入山寻道。因为这些缘故,想寻门亲事拴住他,都找不到合适的。
段世昌自然知道,小强所谓游历,不过是要摆脱段乘云的身份,做回张自强,回他母亲那边去。
有人将他的苦笑当作忧心儿子身体,好意劝道:“大公子幼年遇难,劫后余生,生活困苦,底子不好,多加调养,会慢慢好起来。”
段世昌只得勉强应了,寻思回头再试着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