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部分(2 / 6)
,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 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沈乔生缓缓吟出莫寒所提的《苏幕遮》,眉头轻蹙,安静地独自伫立在亭中,秋风挽起他雪白衣袂,荒芜的园子里,他久久不归,手指拂过画中人微微勾起的嘴角,原来,袭深连这样的小动作都记住了。
傻丫头,原来她也有了要保护的东西。
卷二:人似浮云影不留
二岁
景德十六年,初冬。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燕南飞。
北地生出的寒风一路南下,带着燕赵之地凛冽,为湿润温和的江南染上一层厚重的霜色。
八荒六合,尽是肃穆。
阴暗的天幕下,寒光冽冽的铠甲主宰着送行人的目光。
刀锋般的眉,灿若星辰的眼,傲如山脊的鼻,刚毅的唇,书写了少年将帅的意气风发。
火红的战袍在呼啸的北风中飞扬,遮住了午时的太阳。
似烈焰般烧灼着人们的眼球。
烈烈寒风中,传来景德帝强忍病痛的高声颂文。
再而是二十万禁军的呼喝,只听得清一个字——胜。
气势磅礴,如暮色中的潮汐,一浪高过一浪,声声击打着脆弱的耳膜,振聋发聩。
旌旗避空,战鼓高擂,使人顿时热血沸腾。
韩楚风周身铁甲,紧抿的唇透出不同于往日的坚毅。
他长身立于马前,叩谢皇恩,声如洪钟,令人心中生出一种敬畏和对胜利的笃信。
莫寒拖着沉重的宫装,缓步上前,双手举杯,看尽那双深似寒潭的眼眸。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寒愿与贺兰山一同见证将军彪炳千古的战绩。”他仰头饮尽杯中酒,肃然道:“愿与尔共享。”莫寒静静注视着他翻身上马,红衣战袍临风而舞,一双眼,盛满了不得胜不归朝的决心,他拱手和一声出发,勒紧缰绳,掉转马头,绝尘而去。
余下飞扬的尘土和汗血宝马的嘶鸣。
乌云聚集在远方山头,仿佛在预言某种悲怆。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前路漫漫,马革裹尸。
他策马急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