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部分(3 / 6)
。
话说九阴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了山,再由武三接引进得一灯大师的禅房。
满室檀香,正中一尊佛像宝相庄严。
一灯大师坐在蒲团之上,面容很是慈祥,双眼似历尽人世繁华后的沉淀凝练。说明了杨康的身体情况后,一灯大师便让他的四名弟子渔樵耕读在外护法,他自己则将杨康带进内室闭关。
梅超风在室外坐下等待,这时,她才发现对面还坐着一名胡僧。
胡僧穿着白色袈裟,额心上有一颗红色的小痣,似乎是注意到梅超风打量的眼神,胡僧睁开眼,对着梅超风竖起手掌道:“施主好。”
声音僵硬生涩,像是刚刚学习母语的小孩一般。
朱子柳走过来解释道:“梅姑娘,这一位我们的师叔,他从天竺远道而来,与师父探讨佛经。因为语言不通,平时也只有师父能和他说上话。”
梅超风点点头,想起后世那位为了医治杨过情花之毒而以身饲毒的天竺胡僧,怕就是眼前的这一位吧,再看胡僧端坐蒲团之上虔诚诵经的动作,梅超风心中对他恭敬非常。
细细打量禅房内的摆设,古朴简约,三张雕花镂空的桌子,上面摆着诸多经书,有《大藏经》、《阿毗昙经》、《法华经》等。梅超风将《法华经》取过放在手里,她仔细看了后面的标注,不由大吃一惊,这竟然是鸠摩罗什的译本。
鸠摩罗什,可以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
他一生向佛,原本修习的是小乘佛法,后来顿悟破而后立转修大乘佛法,他从龟兹出发,足迹遍布西域和战乱之中的中原,以一己之力翻译出七十四部佛经,承前人之精华启后世之慧明,对中原佛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僧,在三十岁时娶妻,五十岁时生子,成为他一生难以磨灭的诟病。
叹口气,梅超风将《法华经》放回桌上。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无数星辰缀满天空,皓月清朗,山上树木在风吹中莎莎摇曳着枝条,清凉悠然。夏夜里的知了不停鸣唱,竟也不觉得聒噪,反倒多了分宁静淡然。
在室外等了差不多五个时辰,渔樵耕读四人突然站起来惊喜的喊道:“师父出来了!”
梅超风忙站起身,看向从内室里走出来的一灯大师,只是他旁边却不见有杨康的身影,她忙问:“一灯大师,康儿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