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章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上)(6 / 7)
一夜之间,多少崇高的家名和血脉,遭到了灭顶之灾,多少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和宗教学校的传承,连同里面收藏的典籍和着作一起,以及被屠戮的家长和信徒一起,在烈焰和号哭声中化为灰烬。
圣地麦加所遭受的惨祸和厄运,已经随着海陆,多少传到了这里,极少数北上逃亡的幸存者带来的悲惨描述,对耶路撒冷本地的经师、教长和伊玛目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比那些茫然无知且劳碌于生计中普罗大众,一种兔死狐悲而人人自危的情绪,已经在这些神职人员的上层中,悄悄酝酿和发酵着,因此在城东,以圣岩大清真寺为中心,规模最大的穆斯林区内,那些得到消息的高等神职者们和虔诚的上层人士,几乎是成群结队的躲在封闭的厅室里,对着麦加所在的方向嚎啕大哭,用泪水和祷文倾诉着自己对圣地毁灭的哀恸和悲痛。
但是也有少数人并不是那么虔诚和恭敬的,抱着某种幸灾乐祸式的心情暗自窃喜着,麦加圣地连同里面天房克尔白圣石的彻底毁灭,这也意味着YSL世界的宗教和精神世界的中心,也势必发生转移。
要知道相比其他地方,耶路撒冷从来就不是一座纯粹的穆斯林圣地,而是一处以宗教上比较宽容着称的城市,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和犹太人在缴纳人头税后,可以获得在社区内的自治权。
(历史上这种局面,直到11世纪初,来自埃及的哈里发下令摧毁耶路撒冷所有的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才宣告终结。)
从此以后,耶路撒冷不再是屈居于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而成为唯一保全完好的最高圣域,也是穆斯林仅存最后的朝圣地,与之而来的权势和利益,简直不可估量。
就在这中煎迫和焦灼的心情中,耶路撒冷需要能够自保力量的呼声,开始汇集成某种汹涌欲出的暗流,在来自上层宗教人员的牵头和串联之下,大量由巴勒斯坦和约旦河流域的本地人组成的新军,开始分成小股易装进入耶路撒冷城中,而在城北的犹太区和城南的基督教区,甚至是老城西南角最小的亚美尼亚区,也毫不例外出现了大批持外地口音的朝圣者。
而向拉赫曼的外国人女婿——驻留总督塞里斯首领陆双鹤提出的善意和建议,也是这些举措中的重要一环。
现在,这位外族总督,终于做出了决定,这不由令这些高层人士弹冠相庆。
当夜色彻底降临,位于登霄圣岩最高处的圆顶大清真寺内,也变得灯火通明鱼贯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