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潮起、潮落?(6 / 7)
事官任职,虽然不乏苦寒蛮瘴的艰辛和危险,但是考绩堪磨确实实实在在的,而且比同内地有加成的,踏踏实实的干上一两任,基本上作为地方亲民官的资序就有了,再回到京中侯任的底气和资格,就不一样了。
而之前在战时被破格叙用,大量外放地方的两学和军中出身,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数量多少也堆成了一个质变,也开始在仕途官流发力了,而这位大人的回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契机可以说是众望所归的,
聚集了洛阳大部分储集的圆壁仓城之中,刚刚检视完诸岁入库的度支宰相第五岐,也在坐在公事厅里休息。
他已经在领转运度支户口色役诸使的位置上坐了十多年,虽然官身规格一升再升,从录尚书、参知政事,到同中书门下三品,名衔和爵禄也一再恩加,他的本职一直没有变化多少。
因此,虽然他在宰相班里的序列,一直没有靠前过,但是相对数年一动的其他宰相来说,他在政事堂里的位置,却是最稳妥的,根本没有动摇过的,因为对于乾元或是泰兴天子来说,在梳理财计上他的作用是无可取代,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和善于掌控这个国家庞大财政系统的运转和效率。
在他的麾下,各道转运使、出纳使、盐铁使、度支使、租庸使、铸钱使、常平使、户口色役使、诸道税地钱物使、税青苗地钱使,等形形色色的职事和差遣名目,构成了天子雄心壮志的基石。
作为一位振奋有为的天子,国家度支上的赤字,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只要不跌落到某种无以循转下限,作为大一统政府的信用,足以支撑起任何纸面上的赤字和预支。因此虽然几经朝争风波和人事更迭,天子对他的信用,却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现在他也要面临一个选择,事实上作为最初从地方官任上,就受到扶持的半公开政治盟友,很早就摆脱了那位的直接影响,而自成体系一个财计官僚为主,被人称为财经党的朝派源流。
但是在政治上的天然盟约和纽带,却因为各种缘故一直维系到现在,哪怕人不在其位了,因为这是一个何等庞大,从中枢盘根错节到地方的新兴利益群体。因为那个人的存在与否,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只要按照他指定或是按时的方向,就能获得意料之中或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收获。
从另一方面来说,天子的许多新政和新兴财计手段,都是与之密切相关的,既有相应发展过程中的鼎力支持和推动,也有作为新兴利益集团的率先带头和榜样示范效应,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