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赚钱(2 / 4)
后,方才答道:“这老宅左近的胡木匠,手段便十分高明,家中一应物什修理,便全都找了他。”
杜睿闻言,将背在身后的几章纸拿了出来,递给了杜仲:“仲叔!按照这图上的样式,让胡木匠一应制成,我有大用!记得,慢些没关系,但一定要精细,而且要用松木制成!”
杜仲接过杜睿递过来的几张纸,看了看,只见上面横七竖八的似乎是花了一个什么器皿,只是他虽然跟随杜如晦走南闯北,却也看不出究竟是个什么物什,想要询问,可杜睿已然进了书房。
一旁的杜贵也探头探脑的过来张望,但看了半天,却也皱起了眉头:“爹爹!小公子这是花了个什么劳什子!这缸不像缸,桶不像桶,我是看不出来!爹爹!你随先公爷走南闯北的见识多,您认得这个东西吗?”
杜仲却也一阵摇头,道:“不必多问,你且跑上一趟,将小公子的吩咐记牢,告诉胡木匠,一定要用心打造。小公子不是凡人,想来必有妙用!我们当下人的,不该打听的,还是少问为妙!”
杜贵应了一声,接了图纸,领了一贯钱,便出去找胡木匠去了。
其实杜睿也没想做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只是这几日傍晚,杜睿出府闲逛的时候,发现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将贯穿西市的这条长街走了一半,就看到有三家酒肆,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现在大唐恐怕还没有出现蒸馏酒,否则讲述宋代故事的《水浒传》中武松也不可能连喝十八碗酒,还打死一只老虎。要是高度酒,十八碗灌下去,不要说打虎,连走路也走不动了。
其实低度的蒸馏酒再过些年就该有了,史书记载,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时,新疆地区便会制作蒸馏酒了,后来太宗破高昌,将蒸馏酒的技术引入了中原地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之名句。李肇的《国史补》也记载有剑南之烧春等等。
以上是从蒸馏酒的名称来看,从蒸馏工艺来看,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甄气水”,“以气乘取”的记载。
此外,在后世出土的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毫升的小酒杯,如果没有烧酒,肯定不会制作这么小的酒杯。
这些都充分说明,唐代就出现了蒸馏酒,而先出于西南或西北。之所以没有完全普及开来,估计人们不懂原理,蒸馏的器具不够密实,在蒸馏的过程中许多酒气也随着水蒸汽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