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食国灭(2 / 12)
穆罕默德去世后第二年,阿拉伯便开始了对外扩张。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兵发西亚、北非,从罗马帝国解体后残留下来的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得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西部地区、埃及和利比亚。
同时,又举兵东进,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卡迪西亚击溃萨珊波斯军队的主力,最终灭亡萨珊波斯,将其疆域卷入囊中。
此后,阿拉伯的扩张势头更为凶猛,在西面,沿北非海岸一路西进,跨越直布罗陀海峡攻入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在东方,阿拉伯骑兵所向披靡,占领了中亚大部分地区。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杜睿这个异数的话,阿拉伯帝国将持续发展下去,并最终在大唐天宝年间,与当时东方世界的领导者大唐,爆发了怛罗斯战役。
那是一场迟早要打的战役,大唐要恢复在中亚的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大唐。
最终那场战争因为唐军中的葛逻禄雇佣军叛变,占有绝对优势的阿拉伯军队才击败由高仙芝率领的唐军。
怛罗斯之战的后果是阿拉伯帝国完全控制了中亚,中亚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后果就是中国的造纸术由此西传,撒马尔罕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造纸中心。后大唐帝国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势力哑然退出了中亚地区,阿拉伯帝国的势力东接帕米尔高原。
如果一切都按照历史原本的进程,到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将最后形成一个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当然,按照历史的惯性,任何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发展到顶峰的时候,都会遵照历史的特性,转而走向消亡。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命运,这个帝国并非像人们最初设想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的,互助式,为了全体阿拉伯人利益而存在的国家,它的根本性质,其实就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底层民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最终哈里发政权在达到顶峰之后,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即便没有杜睿发动的西征,阿拉伯帝国最终也会走向消亡,只不过历史上阿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