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追忆两小存嫌猜(8 / 11)
掌,翻倒于地,按着痛处,哇哇叫苦。
武清二人在一旁看得怵目惊心,这时突然见阿智使出厉害招数反败为胜,不由大声喝彩。阿年见三人狼狈不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拍手称快道:“看你们也算习过武功的人,但凭你们这等三脚猫功夫也想敢跟阿智要钱,我说你们‘大粪缸里练游泳真是不怕死(屎)’,还不如趁早另请高明,再来打过。”那三人见阿智还要上前较量,慌忙爬起,落荒而逃。
一路上,阿年尽缠着阿智教他功夫,阿智笑而不言。忽然一阵凉风拂面而来,便觉风清气爽,一时精神大振,疲劳顿消,又见前路不远处:蕉扇摇摇,墟烟依依。走上前一看:路直屋齐,泾渭分明,迎头三两家蓬门筚户。
孙武清望了那些用竹子编成篱笆的穷苦人家的屋子,便要跨步往其中一家走去。不防被阿智一手拉住,只听阿智说:“武清不要这样感情用事,沿途这样的穷人你我还碰得少吗?那时我们也就照样进了,可我们帮到了什么忙?不过是松松土,种种菜,这些他们穷人家也可以做到的。可要他们提供我们吃住却是难了,你不见他们面有难色吗?我们借住他们家反增了他们的负担,这可是帮倒忙,于我们有益却于他们无甚益处的事儿。这是‘和尚头上的跳蚤明摆的’,你自己想一想对不对。”
阿年在旁也附和着,说武清是“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武清觉得他们所说也未尝无道理,低着头跟在后面,一直来到一间淡黄色的小平房前。只听阿智笑道:“这次不按你的说法,且听我说来。”他于是向农家大伯说明三人的来历,以及他们如何借下乡的机会进行劳动实践,以便体现劳动人民的辛苦耕作云云,因此希望请农家大伯行个方便,允许他们在此借宿几天。农家大伯欣然答应阿智的请求,同时请三人进家中喝茶且歇会儿。
“文革”期间,广大在校高中生和大学生一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乡下乡”的号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信念,一起来到农家村庄务实农活,体现农民艰辛,活出新一代青年学子务实求真的精神风采。而此时全国各农家皆热情欢迎“知青”的道来,并主动提供其食宿,情义甚殷,尊敬有加。及至“文革”完毕,热火朝天的“上下乡”运动才慢慢缓和下来;改革开放后,一些农村仍然时有实行,但规模已大不如从前了。
那农家大伯与他们安坐尝茶,又说自己女儿刚上后山找母亲,等她母亲摘了青菜便回。武清扯谈了几句话儿,眼睛无意瞥见左边不远的小茶几上的三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