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部分(3 / 6)
代未必他们会让他交代,也无法在同道中立足。
工欲善其技,必先利其器。对练武人来说,兵器是器,武功招式同样也是器。
有人会说,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公孙长为什么还想拥有武功招式呢?在公孙长看来,这些话在别人眼里或可有一定的道理,而在他这里除了拗口难懂之外,几乎一无是处了。要说有那就是告诫练武之人不要被武功招式所束缚,除此还有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境界有谁达到过呢?反正公孙长自己远没有达到,是以必须有自己的武功招式。
就像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方式一样,武功招式就是方法方式。方法方式得当,事半功倍,方法方式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徒劳无功。
另一方面,即使有人达到这种境界,也必须有一个有招、有剑的过程,而公孙长恰恰没有这个过程。
譬如说车,为什么要装上轮子呢?为的就是省力。再譬如说要运送一块巨石,直接放到地上,成千上百人总能拖的动,然而在下面垫上圆木,就不需要很多人,如果在冬天,在前面的地上洒上水,待水结冰后再来拖拽也会省力。
武功招式就是练武人的轮子,圆木抑或是冬天的冰。
以公孙长的聪慧,很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道理,因而他想有一套自己的武功招式。他想创一套剑法。
事实上,早在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内,观看岩壁上的书法时,公孙长就大受其益,要创一套剑法的想法,在那时已经藏在心里,只是一直以来无法静下心来。如今,十数日的江河漂泊,才有了重拾旧梦的机会,再度思考这个问题。
文人用笔墨,武将操刀枪,世间文武之事错综勾连,这笔墨刀枪的用法有没有相通之处呢?公孙长坚信其有,只是他还没有参透其中奥秘,或者说他还没有有用来参透这个奥秘的机遇。
忽一日,船队来在宁州境内,沿平江东进驶往宁州城。
一路上风声甚紧,过往船只传扬,宁王已拿下宁州城,九江以及周边数座城镇,不日将沿大江东进拿下南京,定都称帝,改天换日。
正行间,掌舵愈荣先突然放慢了速度,他看见对面驶来一条大船,似官船模样,后面有十来条略小的船只快速追赶。
公孙长等立于船头观看,隐隐约约听到有人齐喊:“赶快追呀,活捉王御史,向宫主领赏呀”!
王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