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黄金搭档(4 / 7)
运站台都要大都要完善。
远远的,李路就看见一排被拆掉了旋翼和尾桨的米-171机体,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而另一边,生产线已经整理打包,按照次序置放于遮阳棚下。上百工人在边上整齐列队,等待着装车的号令下达,就开始通宵达旦地开干,然后一直到把所有的东西都装上列车。
工程的负责人引着李路走到一架米-171旁边,首先指着机首的那个鼻子状的东西,说道:“先生,这是按照您的要求加装的机载雷达,保留了相应的接口和改进空间,未来升级可以换装更加先进的具有地形导航功能的雷达,甚至是火控雷达。”
随即,他指向机身两边的短翼,“加装的短翼,每一侧有两个挂点,可以挂载多管火箭发射巢。未来如果换装了火控雷达,这些地方可以挂载空地导弹的,各种接口都按照方案预留了出来。”
他还要继续介绍,李路却是指着发动机舱,问道:“发动机是什么型号?”
工厂负责人答道:“最新的tv3-117涡轴发动机,复合材料制成的桨叶,尾桨也根据您的要求换成了x型尾翼。”
李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不是tv3-117发动机,米-171根本没有办法在高原上执行任务。至于其他,他还真的不怎么放在心上。困扰华夏几十年的直升机,和许多关键装备一样,瓶颈就在发动机。而直升机上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部位——桨叶制造。
仔细观察过直升机起飞的都会发现,旋翼转动起来是略微下垂的,转起来是微微上翘的。这意味着直升机的桨叶需要有一定的柔性,如何兼顾刚性和柔性,这玩意儿是非常考验制造工业和材料技术的。
以至于在固定翼战斗机上面当年还勉勉强强搞了一个j-8美男子,这好点的直升机直到二十一世纪步枪开始写这书的时候才有些动静。
最最令人难堪的是,当年的那场大地震时,国防军的武备库里居然找不到一种能够游刃有余地执行救灾任务的直升机!米-171载量有限性能勉强,黑鹰性能可靠数量太少!至于说大型的载重直升机,则是要租用民间航空公司的那架米-26光环撑场面了。
想到这,李路一扫眼,就看到了远处车间里只完成了一半建造就已经显得庞大的米-26。
“那个大家伙什么时候能够完工?”李路不由问。
工厂负责人有些为难地说道,“先生,您要求的时间太紧了。而且我们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