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态势(2 / 4)
驻外蒙陆空集群即刻起,加入波力共和国。
这个消息让克里姆林宫呆若木鸡,信誓旦旦表示绝对不会支持远东独立势力的巴托夫,在最关键的时刻倒向了他们。随着驻外蒙第39集团军部队的动作越来越明显,俄军高层将领们的飞快地陷入恐惧,叶利钦更是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
只需要一副纸质平面地图,就能把当前的敌我态势粗略地勾勒出来。
如果驻外蒙第39集团军从乌兰乌德与彼得罗夫斯克之间的远东铁路进行切割作战,那么,实际上陷入包围圈的不只是第3近卫步兵师,而是包括了近卫第13集团军等部队在内的十万讨伐军!
华夏的态度已经非常的明显了,他们在边境地区集结了数支集团军部队,所有的边境地区空军基地进入了战备状态。也就是说,俄军根本不可能从南面进行迂回作战,除非莫斯科想要和华夏打一场全面战争,继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北面,且不说那苍茫的雪原,单单是西亚部署在那边的部队,就已经足以让俄军讨伐军失去突围的勇气。
关键的关键在于,一旦远东铁路被切断,那么那十万兵员、数千辆坦克装甲车将会失去后勤保障。甚至可以说,即便远东联军什么都不做,困都能把俄军困死在寒冷的雪原上面!
现代战争打的是后勤,失去了后勤保障部队也就失去了战斗力。美帝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投入了其军队实力的三分之一,却需要一个完整的强大的国防体系在为他们提供支撑。
再远一些的华夏进行的南疆自卫反击战,动用了十万部队,为之提供后勤保障的是三个大军区以及上百万的民工、相关武装机构。光是保障铁路运输的人员就多达五万余人。
在高寒的地带作战,部队每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的生活物资、战斗物资。在远东铁路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的时候,它已经是在超载荷运转。即便如此,也未能完全地满足讨伐军的需求。
确切地说,从尼布楚战役开始,俄军的后勤补给部门、运输部门一直在努力想要为作战部队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然而直到此时,他们也仅仅能做到百分之七十的标准。
也就是说,实际上俄军作战部队是在只有百分之七十的后勤保障之下作战。
远东铁路完整尚且如此,倘若被切断,后果是很容易想象的。
更要命的是,为了保证前线部队的补给及时,俄军在乌兰乌德地区设立了几个大型的补给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