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2)(5 / 11)
汉昭帝即位,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挺坏的,来来去去那片不毛之地嫌麻烦,便骗使者说苏武早就死了。汉朝使者不相信,回来禀报汉昭帝,第二年汉昭帝又派使者去匈奴了,这次苏武的手下常惠抓住机会,买通了关系,私底下跟汉朝使者见上了面。使者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就诈单于说:“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说他现在在北海放羊,您为什么不说实话?”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大雁了!”于是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送回苏武。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有一百多人,等单于送他回国的时候只有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回国的时候头发胡子全都白了。长安城里的百姓听说苏武回来,都出来迎接他。回国后,为了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昭帝封他为典属国(负责属国的官员),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宅一处。宣帝时,被赐爵关内侯,后复为右曹典属国。
唐朝时期,大诗人李白曾为苏武作诗一首: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司马迁悲愤写《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因夏阳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又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司马迁的童年生活贫苦而充实,受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且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十岁,司马迁随父亲司马谈至京师长安,师从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名师教学效果肯定不一般,司马迁因此受益匪浅。这个时候正是汉王朝实力雄厚、经济繁荣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征服匈奴,汉武帝扫平南越……司马迁每天听着这些新闻,感觉自己的内心快要燃起来,满腔壮志豪情期待做出点成绩来。
大概二十岁的时候,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总之世界那么大,他到处看了看。回到长安以后,他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