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2)(8 / 11)
是他又想,周文王被关在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被困在陈蔡,后来写出了《春秋》;屈原被放逐,留下了《离骚》……这些故事激励着他完成父亲的遗愿,最终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太史公的使命,写出了一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史记》。
风流才子司马相如
汉武帝时期,不仅出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军事天才,也有司马相如和东方朔这样的文学巨匠。
司马相如,字长卿,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他年轻时好读书、学击剑,因仰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在汉景帝时期任侍从郎官。司马相如最被人熟知的大概就是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了。成为武骑常侍后,司马相如发现自己并不受重用,于是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正好临邛县有一个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刚刚成为寡妇,才貌双全的卓文君带着婆家“终身守节”的叮嘱回到娘家,因为心情不好,常常弹琴抒发内心的忧伤。
临邛县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做客,王吉的妹妹王锦与卓文君交流琴艺时,将司马相如为梁王写的那首《子虚赋》给卓文君看,卓文君读后赞叹不已,听说司马相如官场失意顿时心生感慨,提笔写了一篇《读子虚赋》。司马相如正跟王吉喝酒,忽然王锦进来献上一篇《读子虚赋》,司马相如看后连连称赞。之后司马相如写出了《凤求凰》献给卓文君,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卓文君很感动,觉得嫁人就要嫁给司马相如这样的,但是这会儿司马相如只是个门客,既没钱也没社会地位,卓王孙坚决不同意把女儿嫁给司马相如,并且很快就给卓文君找好了夫家临邛富商程郑之子。结果卓文君脾气比较倔,坚决不从,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跟司马相如私奔了。卓文君也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跟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她又回到了临邛老家,并且开了个酒肆,自己当老板娘,卓王孙看不下去了,最后才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应该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得以流传,是因为司马相如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子虚赋》成为司马相如的敲门砖,这篇文章后来被汉武帝看到并大为赞赏,立马召他进京。到了皇帝跟前司马相说:《子虚赋》写的只是诸侯打猎的事,算不了什么,请允许我再作一篇天子打猎的赋。这就是内容上与《子虚赋》相接的《上林赋》,不仅内容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都更华美壮丽。武帝读完非常高兴,立刻封他为侍从郎。
公元前135年,武帝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