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 (2)(9 / 11)
大将军唐蒙征南越,通夜郎,派司马相如出使巴蜀,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司马相如发布了一张《谕巴蜀檄》的公告,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年他又奉命出使巴蜀,这一次回到成都受到当地贵族和百姓的热烈欢迎,他以一篇《难蜀父老》说明了为什么要和少数民族相处的道理,文章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汉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贡献。但后因被人举报贪污受贿,司马相如被免官。
司马相如晚年出任“孝文园令”,这是管理皇帝墓园的职位,但是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见到武帝喜好神仙之术,他因此上了《大人赋》欲以讽谏,想不到效果适得其反,后病卒于家。
关于司马相如还有一个成语“马迟枚速”。当时和司马相如齐名的一个作赋名家,叫做枚皋。其实枚皋这个人做的赋文并不怎么样,只不过他写文很快。一次,汉武帝出了一个题目,枚皋都交卷了,司马相如还在一边皱眉头。结果因为说话口吃,脑子转得慢就留下了一个“马迟枚速”的典故。
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病免官,家住茂陵。武帝下令把他家里的藏书都搬回来保存,派宠臣所忠前往茂陵,得知司马相如已经去世,家里一本书都没有。卓文君说:“长卿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也就是绝笔《封禅文》,进献给所忠拿回去交差。
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他是汉赋的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流传至今的有上文提到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难蜀父老》《封禅文》,还有《谏猎疏》《谕巴蜀檄》等。虽然有部分著作在历史上起了一些消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在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发展等方面,司马相如对汉代散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的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并且在《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全文收录了他的三篇赋、四篇散文。
文学巨匠东方朔
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县)人。东方朔自幼聪慧过人。武帝刚即位那会儿,曾下令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给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