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 (1)(18 / 22)
魏相间采取了折中方案:郑吉也要救,西域也要争,但车师国可以不要。就这样,汉朝派光禄大夫常惠率领酒泉、张掖两郡的精锐骑兵出车师北千余里,击退匈奴,然后将郑吉等七千官兵撤往车师以南千里的渠犁基地,接着又将车师政府与国民也尽数迁到了渠犁,把车师故地让给了匈奴。
公元前60年,西域的少数民族内部爆发矛盾,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一直合不来,谁也不待见谁。日逐王先贤掸于是决定借助汉朝的力量来收拾握衍朐,他带着数万人投降大汉,汉宣帝派郑吉带兵五万,前往渠犁、龟兹诸国去迎接他们,一直护送到长安。日逐王先贤掸投降汉朝后被封为归德侯,西域正式并入汉朝的版图,日逐王之前在西域设立的僮仆都尉一职被汉朝设置的西域都护一职代替,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这为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平定了西域地区,汉宣帝也为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此,天山南北成为中西交通的桥梁,西域各地和汉朝各方面联系日趋密切,丝绸、漆器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了全世界。
当时,汉代去往丝绸之路的商队通常由政府官办,称为使节,实际是官办的贸易队伍。汉宣帝时代,每年都派出大批使团随带大量的牛羊、缯帛和黄金,用骆驼和驴作为运载工具,跋涉于沙漠、碱滩、草原和峡谷之间,和远方的塞人、大月氏人交换商货。这些汉朝商队跨越了阿姆河,进入里海北部、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北印度等地,他们中最远的到达了地中海滨的安提阿克,有的甚至还抵达了罗马,充当了汉朝的使者。
汉宣帝时代对丝绸之路的经营仅仅是一个开端,这一举动保护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使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交融的大通道。在这条联结欧、亚、非三大洲的大道上,大流士、亚历山大王、汉武帝、汉宣帝、唐太宗和贵霜朝诸王、萨珊朝诸王、伊斯兰教主、蒙古大汗们、帖木儿等都曾活跃一时。可以说,汉宣帝经营的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打开了整个人类文化交融的通途大道。
强悍的山地步兵族西羌
西汉时期,在繁忙的丝绸之路上,除了匈奴还有另一个让汉宣帝头痛的对手西羌。西羌人当时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一带活动,也是一个作风强悍的战斗民族。由于大漠自然资源贫乏,为了部落的生存,西羌人生性坚刚勇猛,常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并且艰忍耐寒,哪怕女人怀孕生孩子也从不避风雪,身体素质简直是强到令人发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