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 (1)(17 / 22)
师国(现新疆吐鲁番一带)。第二年,郑吉成功完成任务,车师国成为汉朝的附属国,郑吉因功升为卫司马,兼任“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也就是西域都护的前身。之后的汉朝担任起了“纠纷调解员”的职责,成为西域各少数民族之间及内部矛盾的调解人。当乌孙内部发生动乱时,他派长期生活在乌孙、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冯缭为使节出使乌孙,帮他们解决内部的矛盾。
公元前64年,匈奴又一次跃跃欲试侵犯汉朝边境。这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对归附汉朝的车师国一直贼心不死,不顾当时国内民不聊生,数次派兵侵扰车师。汉朝派使者校尉郑吉领兵七千前往车师国救援,没想到居然被匈奴大军围困。消息传到长安,汉宣帝立刻召赵充国进殿商量怎么去救郑吉。
说起赵充国,他原为陇西上(今甘肃天水)人,汉武帝时,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夫人长兄)出击匈奴,率七百壮士突出重围,被武帝拜为中郎,官居车骑将军长史。汉昭帝时,历任大将军(霍光)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后将军,率军击败武都郡氐族的叛乱,并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昭帝死后,赵充国与霍光等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可以说他是老牌大将,非常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
赵充国认为,守护属国既是大汉作为联盟国的义务,也是既定国策,必须坚决执行。何况车师国土地肥美,又靠近匈奴,一旦被匈奴占领,汉朝也会不得安宁。所以他愿亲自领兵,攻打匈奴右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缓解郑吉被围之急,还能迫使匈奴不再骚扰西域。
可是,本来挺好的计划却遭到了丞相魏相的坚决反对。魏相认为:匈奴已经很久没有侵扰汉朝了,汉朝要是出兵,那就是要对他们赶尽杀绝,是不仁不义。何况车师国只是一个小国,离汉朝又隔了千山万水,一趟出兵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魏相还表示说,干脆把车师国的屯田兵全都撤回来,把西域全都让给匈奴,让他们在那儿好好过日子,就不会老想着要入侵汉朝了。
赵充国一听简直要气炸了。虽然匈奴最近运气是不太好,天灾人祸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但是汉朝眼下已经有能力负担得起这一战,这是一场只会赢不会输的战争啊。西域是匈奴最后一块奶酪,只要牢牢守住车师国,匈奴就再没有赋税收入,就会失去恢复战斗力的机会。难道经过这么多年艰难的战争后,居然要坐视匈奴恢复元气吗?不该打的仗当然不能打,但必须打的仗怎么可以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放弃?最终,宣帝在赵充国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