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拜访荀爽(1 / 5)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以来,学子们学习的方向只有儒学着作。
真定赵家尽管以武立足,流传下来的书籍却不少。
这些年来,赵家人做生意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粮食、书籍都能换到盐巴,甚至还能用来到燕赵风味消费。
除此以外,赵家在一些通商大埠建有客栈,都可以实物交易。
网络的建立,成为信息收集最主要的来源。
而赵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几乎全部的儒学着作,竟然还有一些孤本。
后世的赵子龙,学的是考古专业,古代文学可称大师级。
重生以后不断学习,颍川书院的老师们好多很是尴尬,他们发现在这个赵家麒麟儿已经教无可教。
回到这个年代,赵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耐着性子寻找人才,三年的停留是极限。
从这里走出去,他不再需要文学方面的充电,离开就是必然了。
践行宴差不多流产,众人哪怕不是酒鬼,端起高度白酒一饮而尽。
不仅果汁里,就是在白酒里,赵云也让人放了白糖。
尼玛,不喝醉才怪。
看到满桌子的醉汉,他不由苦笑连连,郭嘉都不知道啥时候偷喝了一杯酒,脸上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在椅子上打呼噜。
叫来几个小二,赵云也搭了把手,送众人到备用的客房里休息。
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
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阳翟,即是今天的颍川郡郡邑。
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
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
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繁华和富有吧,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