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三百二十七章 中国坦克(2 / 5)
国研制地中型坦克,他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44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100 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7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并且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从58年生产出第一辆,59年定型生产开始,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 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地。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 的逊邱伦坦克。
这绝对要比“虎王”还要牛B的!!并且超越的了同一时期美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生产的坦克。既然中国落后与世界各国,那么就给他来个一步登天后来者居上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谁叫咱是披着“洋”皮的中国狼呐。
中国研发的59式坦克确切的说是仿自苏联地T-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由苏联著名的T-34A的发展而来。
也就是说现在59式坦克的雏形已经存在,只要把T—34坦克经过改造变可以生产出59式中国式坦克。
要想正真把坦克技术移植到中国的人血液里,教给中国人的手里,那么唯一最好地办法就是由中国人亲自参与制造并且改造T——34坦克,这种坦克必须易于生产,结构简单,容易教会士兵使用。并易于维护和修理。保证一个不懂的坦克的人,看上几遍就能生产改造。这恰好正好符合中国现在面临情况紧急,物资缺乏,技术落后的条件。
任军思慕了半天忽然脑袋里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名字——哈尔科夫工厂。
当初斯大林格勒陷入了德军的重重包围,大部分坦克工厂处于激烈的战斗前沿,情况也岌岌可危,既无钢材又无煤炭,那里的工厂不断遭受炮击,哈尔科夫工厂也跟其他的坦克工厂没有什么两样,默默的忍受地着。
哈尔科夫工厂总工程师米哈依尔·科什金眼看着斯大林格勒正在遭受着炮火袭击,而面前停放着数百辆坦克却在紧张地维修中。
德军的炮火更加猛烈地袭击了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工厂几乎马上就要沦陷,哈依尔·科什金不得不从墙壁间隙中对前进中的德国士兵开炮,于是把那些已经瘫痪的坦克,进行了简单露天安装,但它生产了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