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册立贵妃(3 / 3)
回答:“回禀陛下,华山确有金矿,但不能采。”
“哦?”李隆基不解的看着李林甫。
李林甫回答:“华山位于龙脉之首,是陛下帝气所在,绝不可动土。”
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一番话,觉得李适之虑事不周,而李林甫真心为自己着想。
时隔不久,李林甫乘李适之到东都洛阳办理公务,指使手下上告,说兵部在选拔官员时收受贿赂,借此栽赃李适之。李林甫派人从兵部抓走数十名官员,让京兆尹会同大理寺审问。兵部官员不同于普通百姓,不能顺便用刑,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人招供。李林甫心里着急,如不赶在李适之返回长安前结案,将对自己非常不利。李林甫知道事情的后果,以李适之的脾气决不会容忍有人这样对待他的下属。
关键时刻,京兆法曹吉温毛遂自荐,接过此案。吉温大摇大摆地坐在堂上,先把兵部的官员隔在一个房间,再把其他案子的犯人带到堂上,施以各种酷刑,惨厉的哀嚎声不绝于耳。隔壁的兵部官员闻之色变,有人吓得当场尿裤子。随后,吉温把他们逐一带到堂上,面对那些粘连着血肉的刑具,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兵部官员争先作证,告发主官李适之的供词积了厚厚一摞。
李林甫看过供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拍着吉温的肩膀说:“好,办事干练,本相会提拔你的!”
吉温咧着嘴笑了笑,谦虚的回答:“全仰仗相公教导有方。”
李适之得知兵部出事,匆匆赶回长安,入宫面见李隆基,控告京兆府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李隆基派御史调查,结果涉案的六十名兵部官员身上全无伤痕。李适之不是李林甫的对手,很快被罢黜相位,改任太子少保的闲职。次年,被贬袁州。
李林甫除掉对手李适之后,担心自己一支独大,引起李隆基的猜忌,主动推荐杨慎矜和陈希烈出任宰相。杨慎矜是李林甫的私党,因为办事干练多次受到李隆基表彰。陈希烈是朝中有名的老混混,喜好谈玄论道,老庄齐物,很合李隆基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