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野无遗贤(1 / 4)
更新时间2012-7-5 19:58:43 字数:2812
天宝六年春,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李隆基觉得身边缺少人才,突发奇想,下令广求天下贤才,凡有一技之长者,不论出生贵贱,皆可入朝为官。李隆基的这一举措可算是旷古罕见,如果能够真正得以实行,必然会令朝廷上下为之一新,让强盛的大唐帝国更上一层楼。此时,身为宰辅的李林甫却忧心忡忡。李林甫担心天下贤才汇聚长安,万一真出个管仲、乐毅之才,威胁自己的地位。
精明的李林甫赶紧向李隆基进谏:“陛下圣明,召求天下贤才乃国家大事,乡野之民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
李隆基想了想说:“十郎言之有理,朕就将此事交你全权办理。”(李林甫排行第十)
李林甫:“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
经过李林甫的一番精心安排,李隆基“广求天下贤才”的政令虽然诏告天下,但选拔方式却发生了变化,改由各地官员推荐,入京参加由李林甫主持的初试,合格者才能走进含元殿,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各地推荐的所谓人材,十之七八是通过走门路、贿赂当地官员得到的名额,加上李林甫在考试中“秉公执法,严格选拔”,结果没有一人及第。
折腾了几个月,总得有个交代,李林甫将选拔结果面呈李隆基,出口便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隆基笑着问:“喜从何来?莫非爱卿为朕找到了治国奇才。”
李林甫郑重其事的回答:“回禀吾皇,臣领命后丝毫不敢怠慢,经过三个月的仔细选拔,最终无一人及第。”
“什么?无一人及第!”李隆基脸色突变。
李林甫镇定自若地说:“陛下勿急,容臣回禀。野无遗贤,正好说明各地人才都已齐集于陛下身边,民间再也选不出可用之材。”
李隆基沉默片刻,恍然大悟道:“爱卿所言极是。野无遗贤,好!”
李林甫借机奉承道:“吾皇圣明!如今我大唐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天朝盛世,旷古未见。这一切都因陛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
李隆基此刻的心情十分舒畅,笑道:“十郎,你这是在阿谀朕啊。”
李林甫低头回禀:“臣不敢,臣不过是实话实说。陛下的文治武功,当彪炳史册,受万世敬仰。”
一日,李俶外出狩猎回城,大队人马飞驰在官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