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天平蜀吗?不,是整整两年!(3 / 18)
汉室之不血食也。”
我只是想在北方这么一块小地方上祭祀祖先而已。
赵匡胤笑了,原来如此,下面的就容易了,顺水推舟人人会。他笑着对刘钧的使者说——“为我语刘钧,开尔一路以为生。”
既然你说得这么可怜,那好吧,我给你一条生路。并且宋史记载,就因为这次问答,赵匡胤“故终其世,不以大军北伐。”但是请注意,我绝对怀疑这句话的真假,理由同下。
“宋挥玉斧”——史书上记载,王全斌进驻成都,俘虏孟昶之后,曾经把南疆地图快马加鞭送进开封,向赵匡胤请示是否还要继续向南进兵。而赵匡胤用手中片刻不离的玉斧在地图上大渡河一带挥舞了一下,说——“此外非吾有也。”就此把大渡河以南的大片中华故土扔出版图。
于是大理国就此合法。
此后宋人还对此大为赞赏。因为“……艺祖画大渡河为界,故历一百五十余年无西南之边患,今如若在此以南建城立邑,如蕃夷一旦有二心,边隙即开,非中国之福也。”这是当宋徽宗时,有人想在南疆筑城,以便与大理国“互市”贸易时,一位大臣的廷议奏章。
更经典以及官方的说法,却是赵匡胤博览史书,知道唐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出兵征讨南诏,所以,为了不灭亡,宋朝应该根本就不要南诏。
多么高深的理论啊,多么明智的选择。可如果这么说,有鉴于后晋是因为与契丹相争才导致的灭亡,那么宋朝为什么不马上接受教训,向契丹称臣纳贡伏低做小,或者干脆也当干儿子来保个长久平安呢?
这都是为什么呢?其实多简单,孟昶被俘,几乎马上就押送京师,紧跟着就是蜀兵造反,王全斌和赵匡胤都时刻在刀刃上站着,还敢想着再去打大理?或者再去搞北汉?真是疯了吗?何况当时中原还有大片的土地没有征服,吴越、南唐、两广,哪一个不比南诏小国大理重要?
可宋人就是要说谎,你有什么办法?
但这都与赵匡胤无关,他在全心全意地注意着国境周边的动静,“先南后北”,这是柴荣和他都公认的基本国策。但是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当机会来临时,你能任由它随便溜走吗?
一连串的死亡突然来临,让他措手不及。先是北汉的皇帝刘钧突然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养子刘继恩,不过在血统上来说,这个养子本来是他的外甥。
然后是在宋朝国内,曾经的军中第三号人物,归德节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