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天平蜀吗?不,是整整两年!(4 / 18)
使兼侍中韩令坤死了。大业未就,良将凋零,赵匡胤曾经的战友慕容彦钊和韩令坤都先他而走了。
再之后,死的是一位权势地位都在赵匡胤之上的人物。这个人的死亡,给赵匡胤以后的岁月带来了太多的变数。历史可以证明,如果赵匡胤能早知这些,他一定会天天上香祈祷,让这个人多活几天。
在这些声名显赫的当世豪杰人物的死亡中,还有另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人也死了。这人姓柴,叫柴守礼。生前的官不小,是宋朝的太子少傅,不过一直是致仕的。他死后赵匡胤派出了专人为他治丧。
这人是已故的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的生身父亲。
十年英雄老,逝者如斯夫。还有人记得柴荣吗?和他那波澜壮阔,史诗一般的人生……
时光这时进入了公元968年,抚有绝大部分中原,一小半江南和整个西蜀的大宋皇帝赵匡胤又开始了沉默。
北汉的刘钧死了,他应该怎么办?
作为通过信,聊过天的好朋友,似乎应该派出治丧委员会,专程去太原来个亲临吊唁才好。不管真诚与否,这都符合他一贯的仁义有礼的长者形象。而且,“先南后北”嘛,现在也应该对北汉好一点。
不过……事情另外还有点小内幕,让他的手痒心更痒。
首先,是赵匡胤有钱了。就在这一年的稍早些时,他有了著名的“封桩库”。这就是平蜀的好处,想象一下吧,孟昶在后蜀经营近三十余年,富贵到连夜壶都用七宝装饰,其他的东西是什么级别?更不用说在古代可以当货币通行的锦缎之类了。
而有了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比如说,可以再次发动战争,给士兵们发放军饷……但是还不能忙,沉默中的赵匡胤在不断地问自己,下一步到底要怎样走。
回首前尘,当他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拥护者,或者是他的臣民以及敌人,有谁能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除了拥有了柴荣以前的天下,居然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吞并了荆、湖,平定了后蜀!天啊,他的效率竟然比烈火一样的柴荣还要快。而且,这样的势头还在旺盛地升涨中……但是,赵匡胤自己知道,从最初的开始时,就没有任何迹象能表明,他不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性角色。
他的篡位,以及他平定“二李”之乱,一点都不血腥刺激,一点都没有强悍暴戾的影子。软绵绵,混沌沌,一反常态——对了,他就是五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