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精神内核女真化。(7 / 14)
极品奴才。
赵昚继承了江山,也得继承习惯。好在他上岗时正赶上完颜亮南侵,君臣打架大失体统,几年之间断绝邦交,谁都没提这个事。
可隆兴和议达成了,这些就躲不过去了。每年金使到来,他得降阶恭迎,并以侄儿的身份问叔叔平安。对一个立志复仇,并且曾经复仇却失败了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难堪的吗?
赵昚羞愤欲死,从第一次起就以种种理由拒绝,软的有生病了、不爽了等,不跟金使见面;硬的很干脆,直接说“不喜欢,老子不干”!
可是,爹还会瞬间出现。赵构的耳目遍布朝廷,发生了什么事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他会勒令儿子按规矩办事,不然他亲自去金殿行礼迎接。
孝——无违曰孝。
孝,就是得听话,不能跟长辈顶着干。赵昚难道能让爹出来受辱吗?其实这娃也是个憨货,他就始终不懂,他那变态老爹是多么喜欢这种场合啊!
长话短说,到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他再也忍不住了。正好国家税收走上正轨,手里也攒了些钱,他决定立即就做。
这时虞允文独相,抗金英雄终于走上了前台,他推荐了两个人选出使金国,希望先礼后兵,让金国自动答应归还河南并取消受书礼。
这两人一个是秘书少监兼起居舍人李焘,一个是起居郎范成大。李焘是所有研究宋史的学者的老师,真正的宋史达人。他一生著述颇丰,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本书,大多散佚了。
今存的有《续资治通鉴长编》五百二十卷、《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十卷、《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十卷。这些都收进了《四库全书》里。
一点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李焘的书,那么人们将无法研究宋史,他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历史大家,至少在记录这一块,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一件瑰宝。
可在本职工作上,他就和另一位宋代历史大家司马光一样,非常好玩。
平日里他义正词严,好为天下先,这让虞允文对他赞赏有加,觉得这是位精读历史、胸有热血的好男儿。于是在出使金国、为国为君争利的大关头,虞允文第一个推荐了他。本以为李焘必将慷慨成性,舍家为国。却不料李焘把这事儿想了想,说了一番非常具有逻辑的话。
“丞相啊,你派我去改约,金人一定不肯;金人不肯,焘必将与之以死抗争,那样——焘就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