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成谶。(5 / 10)
毕竟这时是宋朝了,圣人的待遇要比春秋战国时强很多,比如生前有太多的人为之奔走忙碌打抱不平。最先一位出面的是当时的名臣。
彭龟年。
他是光宗赵惇的亲信,曾为孝宗赵昚病危时赵惇不去探望而在龙墀上叩头见血,平时也有很多的劝谏,很是硬朗,在朝廷里以风骨著称。这人在朱熹贬职期间正好出使金国,回来后看到木已成舟,没法挽回了,一怒之下,他决定来个狠的。
他写奏章说韩国戚是小人,声称自己与他势不两立,决不共存于同一朝廷。
这一招屡见不鲜,每次出现基本都会搞得双方同归于尽。这时的彭龟年觉得自己是位殉道士,为了真理、圣人、宋朝伟业,这样做值了。
赵扩没办法,只好同意,他计划让两人同时下野。如果真这样了,对赵汝愚、朱熹一伙儿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以阵中一大将与对方主帅兑换,赚大了。
可是关键时刻赵汝愚的心突然变得柔软,他觉得每一个同志都是珍贵的,每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圆满的,他不能牺牲彭龟年!
于是他进宫跟赵扩商量,要不让他俩都退一步,别降别贬了成不?赵扩当然说好,他对韩国戚有深厚感情,对从小一直陪着他长大,动不动就对他进行“话疗”的彭龟年也舍不得,息事宁人是他所希望的。
皇帝和首相终于就一件事情达成了共识,真不容易,值得高兴。
几天之后,赵汝愚恨不得拿头去撞墙。他犯了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错误,错失了撂倒韩侂胄的最后一个机会!
没人知道这几天里韩侂胄在皇宫里是怎么运作的,本来是与彭龟年一起死或者一起活的局面,这时居然是只有彭龟年一个人外放,而他官升一级。
几番较量,赵皇亲的招数基本上都用尽了,连圣人带亲信都赔了进去,终于轮到韩国戚向他进攻了。为了成功,韩国戚搜遍官场,给赵皇亲准备了三个人。
他们分别是李沐、胡纮、京镗。
这三个人都是赵汝愚历年结下来的冤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赵汝愚积极主动结下来的。李沐,现任右正言,是言官首领。他的父亲李彦颖是孝宗时期淳熙年间的副相,他本人以大臣之子身份恩荫入官。
某次,他请假回乡为父亲办寿,正巧按例当时朝廷要赐药、茗,作为对前大臣的礼遇。这让李沐非常高兴,试想寿宴当天有御赐临席,这是多么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