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成都的受难日到了。(9 / 17)
调动频繁,在边境线耕种屯粮,积木造船,目标直指荆襄。
孟珙有吴玠的遗风,防守时更注重突如其来的攻击。他悄悄派兵进入河南,数道并进,有的去毁掉蒙古军的粮库,有的去烧蒙古军的造船厂。几路人马同时发动,每一路都大获成功。
烧完了敌人的物资,孟珙叹息了一声,觉得前途暗淡。
赵宋一向以财力雄厚示人,与辽战、与金战,都在物资与人数上填补实际战力的差距。可是近三百年过去,一切都变了。蒙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种族,南宋偏安半壁江山,什么事都得精打细算,才能勉强支撑。限于时局,孟珙决定屯田。
京湖驻军在长江沿岸耕种大面积的军田,不仅粮食自给,每年还能补给临安。
时光在这种稳定中流逝,孟珙走到了公元1246年。这一年里他很不开心,他计划了很久,也实施了很久的一件事终于有了回报,一些在宋、蒙之间摇摆不定的汉族武装,终于选择了南宋。这对没钱更没人的南宋来说是及时雨、强心剂。
可是皇帝陛下赵昀不喜欢。他觉得这是自找麻烦,像从前的李全一样,今天归宋,明天附蒙,于国何益?
孟珙在巨大的失望中病倒。重病中的他深深地叹息:“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九月三日,理宗时代最杰出的统帅在江陵府逝世,时年五十二岁。
孟珙的离世,使江南近一半的防区出现真空。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统帅,其稳定性无人可以替代。然而赵昀是个好命的人,他在享受幸福生活之余,还得到了额外的奖励。
话说赵昀日后的庙号是理宗,顾名思义,乃理学大成之宗。该宗恨不能与朱熹活在一个时代。在他的统治下,理学家的春天到了。
理宗陛下非常醉心于为儒家清理门户。
第十七章 阎马丁当,国势将亡
赵昀先是来个大扫除,像杨雄,因为附会王莽篡夺汉室,那么毁掉他在孔庙中的塑像,撤去从祀的位置等。
再增加些席位,让儒家神像变壮观。如追封孔门弟子等,程颢、程颐、张载三位先生“得孔孟以来不传之秘”,自然要与孔夫子、孟夫子近一些,站到孔庙,得从祀之位。
这些还只是理宗陛下早些年的创举。到了宋、蒙交战,国家危殆时,他的脑筋更加灵活,向往更加深远,为理学的建设更加来劲了。
大体上他做了三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