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2)(15 / 22)
的事全部向蒋抖了出来。蒋介石闻讯大怒,准备重办邓文仪,经贺衷寒等太保苦求,才算饶了一命,但却撤销了侍从秘书等职务。
“得意门生”康泽是复兴社的宣传处长,他起草的复兴社纪律条例博得蒋的欢心。1947年冬,康泽被蒋介石委任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希望他能安定中原,屏卫江南。在与人民解放军争夺襄阳的激烈战斗中,眼看大势已去,康泽头戴钢盔,钻进了司令部的中心碉楼底层。突然,一颗手榴弹从左射孔飞了进来,一声轰响,碉楼底层血肉横飞。康泽的两腿被弹片划破了皮,可他企图蒙混过关,在身上抹满泥土,脸上擦上污血,躺在尸体堆中装死,结果被冲进来的解放军查出,当了俘虏。等他换衣洗脸后,人们才认出这个方脸大嘴的俘虏竟是司令官康泽。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康泽被俘后第四天,蒋介石与何应钦、顾祝同、卫立煌等军事将领共进晚餐。席间谈及康泽的下落,蒋介石颇为自信地说:“我对康泽十分了解,他是不会被俘的,很可能已经像张灵甫那样为党国而壮烈成仁了。”随即,邓文仪在南京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康泽于襄阳殉难。《大公报》也专门作了报道。但当月下旬《新闻天地》便透露了康泽的真实下落:“新华社于17曰夜晚已宣布康泽被俘。”为此,舆论一片哗然。
在众多的太保中,下场最惨的是酆悌。1938年10月,酆悌调任长沙警备司令时,正值曰本攻陷广州、武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之时,长沙成了国民党军政人员汇集的地方。蒋介石提出,上海、南京、武汉等许多沦陷的重要城市都未加以破坏,如为敌用,实为下策。他决定对长沙城实行“焦土抗战”。“如果长沙守不住,必要时可以付之一炬”,“我们不住,也不能让敌人住。”11月初,蒋介石又来到长沙,再次召开军事会议,酆悌也奉命出席,会上专门研究了执行“焦土抗战”方针的具体办法。
12月9曰晚,由酆悌执行蒋介石、张治中焚城密令,火烧长沙。长沙大火烧了三天两夜,火后十多天余烟不绝,古城长沙成了一片废墟,3000余人葬于火海。可笑的是,长沙城付之一炬,曰军并未向长沙推进,这就更激起了国人的公愤。
在国人的痛骂声中,蒋介石便拿酆悌作替罪羊。他于大火后第三天来到长沙,组织军事法庭着手对纵火有关人员会审。蒋介石在酆悌的判决草案上批道:“酆悌身负长沙警备全责,疏忽怠惰,玩忽职守,殃及民众,着即枪毙。”军事法庭重拟判决书时又将“纵火罪”改为“辱职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