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处处烽火(三)(1 / 4)
1918年秋季,吴佩孚和唐继尧进入了伊朗。在此之前,李青已经会晤了伊朗的抵抗组织首领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和伊拉克的前任国王礼萨汗,两国的情况和沙特差不多,对于中国人主动提出要帮助他们实现民族独立自然是喜出望外。同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条约之后,两人开始召集忠于自己的队伍,准备侧应国防军的行动。
1919年底,五个军的国防军在德黑兰聚歼英国的五万守军后,挥师进入幼发拉底河流域,春节刚过,在巴格达再次全歼英国七万派遣军,至此,在两伊境内已经不存在大规模的英军,那些骑在纯种的阿拉伯战马上,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的伊斯兰战士开始到处驱赶这些外来的英国人,上百年的仇恨爆发出的能量是巨大的,无奈之下,残余的英国军队开始退守小亚细亚半岛,准备撤回欧洲战场。
5月,国防军进入阿拉伯半岛,比预定的时间表整整提前了一年。在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的配合下,中国军队在五个月内横扫阿拉伯半岛,协助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成立了统一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之后,吴佩孚和唐继尧进兵西奈半岛,在印度洋舰队的配合下,占领塞徳港。印度洋舰队的母港也迁移到了塞徳港,陆战8、9、10师,空1、2师也迁移到了塞徳,新加坡将作为南洋舰队的母港。
吴佩孚的五个军在苏伊士运河区开始了休整,在内海舰队的护航之下,五个完成训练的新编坦克师和大量的汽车运送到塞徳,眼红了蔡锷等人多年的吴佩孚和唐继尧终于也成为了准机械化部队,而这时的张作霖,也完成了对澳大利亚的占领。
1919年4月,辗转万里的八个骑兵军从天寒地冻的俄国来到了热带的海岛,在新几内亚岛进行了两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和休整之后,与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第15、17、18军,在内海舰队和南洋舰队的火力掩护下,登陆悉尼。这个时候的澳大利亚还是英国用于流放罪犯的荒芜之地,尽管经历了淘金热,人口还不到两百万,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了悉尼。而英国也没有将这块现在还没有什么价值的大陆当作防守的重点。在二十几艘战列舰的火力支援下,11个军的部队登上了澳洲大陆。
之后,基本由蒙族人组成的四十多万骑兵,开始了在澳洲东部大草原上来去如风的驰骋,六个月里往返近三千公里,将澳洲大陆死死抓在了中国人的手里。之后,周雨轩任命张作霖为澳大利亚总督,统管澳洲的政务和军务,并开始将蒙族人向澳洲迁徙,让这些逐水草而居的民族在这片最适合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