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6)
错的确在我大清,但是我大清的过错,并不在此处。”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沉寂的气息在会场笼罩了整个会场几秒,所有人,包括恭亲王都微微偏过头去,用余光打量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少年。
恭亲王的心思,沈哲也未尝不知道,只是比之恭亲王所思,沈哲作为一个曾经的观棋之人,看见了一些更长远的东西——中国人的信心。
他必须在与英国人的交涉上取得一星半点的成功,他不能等到1904年日本打败俄国的时候,再由狼子野心的日本为整个亚洲树立黄种人的信心。
而更加令他担忧的是,如果这次交涉失败,无疑会使中国在自主近代化的过程中更加被动,想到这里,圆明园被烧红的残垣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从这具躯体中继承的记忆给了他比任何影视重现和旧照片更深刻的彻肤之痛,真正立于满目疮痍的华夏,即便是他这样一个在他的父辈看来功利,冷漠,懒散,毫无集体观念的90后大学生也可以瞬间被赋予北洋烈士以死报国的,戊戌君子以身殉法的坚定。如果得到这份记忆起初只是由悲愤激起的一时冲动,那么这三年来,西方列强的得寸进尺,官场的结党营私,军队武备废弛,徒有其表都一遍遍巩固他富民强国的决心,当然他并没有挽救民族危亡的十足信心,但他愿意和天下共存共亡,而此刻是他实践自己诺言的机会,活了二十几年他第一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里的充斥着沸腾的血气,他知道,他放手一搏的时候到了。
“沈公子。”奕低声提醒。
可沈哲似乎没听见一般。
“我大清之过,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个‘夷’字交代清楚,当然在上次会议中没有言及此事也是我沈哲的过失。”
奕心中疑惑,却也及时忍住了,既然他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姑且让这个孩子一试,没准真在他眼前出了个甘罗。
“什么意思?”白金汉略微皱了一下眉。
“这个‘夷’字在汉语中的意思绝不是贵国向来理解的侮辱之意。”
“没有侮辱的意思?”白金汉身边的一位传教士说了,操着一口标准的中国官话,想来是在中国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对中国的文化也颇有一番了解“在下不才,但是在贵国期间,对于贵国的典籍经文,我记得贵国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曾经说夷人是‘不晓文字,未通礼乐’之徒,难道这不是轻蔑吗?请问我大英怎么不晓文字了,怎么未通礼乐了,难道是在下愚钝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