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保定筹谋(求推荐,求收藏)(2 / 4)
他当年对抗太平军的所有功绩都记得清楚,而且永远都不会模糊;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怀念曾国藩,他始终处在这个帝国的顶端,大小事务,同治皇帝不愿意或者没能力操心的,就得他李鸿章来操心。
曾国藩离世没过三个月,阿古柏在新疆的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阿克苏、乌什、库车等地堂而皇之地悬挂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旗,甚至还发行土耳其货币,俨然要将新疆建成个国中之国。京城里大街小巷都引之为笑柄,大清与西域相邻多年一直井水不犯河水,这次这个西域国家的将领也不知道是那根筋不对劲,竟然跑到大清的地盘上和大清叫板,大清如今虽是比不得康乾盛世时的威加海内,但好歹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和英法掐架或许有问题,但是收拾一个地方叛乱还不是一人吐口吐沫的事儿,太平天国当年闹出了那么大的乱子,还不只是当了个前车之鉴。但这不过是坊间老百姓的观点——无知者无畏;明眼的人都一看就明白了,凭阿古柏有什么硬气的,他不过只是个傀儡,站在他身后的是英俄对中国西北边陲的垂涎。
接下来,就是恭亲王所率领的出访欧美使团回国,没在与各国修改《北京条约》的过程中吃多少亏不说,还与英帝国订立了保密的同盟协约,有英国撑腰,别说不必担心来自日本的威胁,就算是和法兰西和俄国撕破脸,只要保证英国在大清一边,那也没什么不行的,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好事却是恭亲王办成的,湘淮军除了他的义子沈哲,竟无一人可在其中捞上半点功劳。恭亲王的威望日高,此消彼长,湘淮军的呼声自然相应下降。
而这世上却是无巧不成书,在这个节骨眼上又赶上了同治皇帝的大婚,西太后再也没有了不撤帘归政的理由。要说西太后这几年,虽然时不时地要给湘淮军点苦头吃,但是李鸿章至少还可以确定,西太后的心理这十年之内都还是偏向湘淮势力的,至少是偏向洋务的,皇帝可不同,虽然不能肯定他是不是打心眼里就真的对洋人的东西恨之入骨,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一旦亲政是必然要与太后对着干的,那么这场母子之间的矛盾的牺牲品必然还是湘淮势力。更别说皇上现在还有一个能干的叔叔帮衬着,他恭亲王奕虽然是个洋务派,过去和湘淮军的交情也不错,但是现在他必然不会对崛起如此之迅速,已经几乎要架空整个中央政权的地方势力再有多少好感。
李鸿章的得力幕僚张树声用他干瘦的手指敲击着紫檀木的八仙桌,摇摇头道:“当今之局势何止是举国千年未有之境遇,也是我湘淮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