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落花时节 (1)(12 / 22)
清政府索取种种利益,与老牌的殖民霸主英国争雄,“日不落帝国”在远东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5月,英国海陆军联合会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份报告,从英国的战略考虑,建议在香港“展拓并调整界址”。报告说,适当地保卫香港的安全,不仅需要完全控制香港与大陆之间的水面,而且有必要控制其南面和北面的海洋。南面的海岸已由英国掌握,而北面的海岸仍由中国管辖,必须夺过来。这份报告得到了英国陆军部和海军部的赞同。
1895年8月三日,福建古田发生教案,英国传教士死伤多人,伦敦和香港的英商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拓界的极好时机,遮打代表香港立法局非官守议员并取得香港总商会的支持,再次致函港督罗便臣,希望借此要求中国开放江西并展拓香港界址。与此同时,英商中华社会香港分会也提出同样要求,该会主席克锡并且在11月6日具体提出,香港界址应“扩大到包括大鹏湾和九龙半岛”。
1896年10月和11月,英国殖民地防务委员会两次提出备忘录,敦促政府采取行动。
1897年1月,新任殖民地大臣张伯伦致函索尔兹伯里首相,指出:德国似乎决意要占领中国的一些领土,“我们除了照此办理,将别无选择。”
1897年11月,德国果然强占了胶州湾,俄国随后在12月强占了旅顺、大连,更在英国本土和香港殖民地引起轩然大波。12月3日,英商中华社会香港分会致电伦敦总部:“如果德国或其他任何强国取得中国领土,希望英国在香港拓界一事上能有所成就。”12月14日,也就是俄国军舰占领旅大的当天,威廉·罗便臣也催促英国殖民地大臣张伯伦立即采取行动。张伯伦本来就主张在列国竞争中采取坚决态度,坚持帝国的扩张,否则将永远失去机会,对首相索尔兹伯里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极为不满。在英国和香港军、政、商各界的压力之下,面对德、俄在华步步得逞的严峻现实,索尔兹伯里不得不承认他幻想“在一个竞争的时代保持垄断时代的既得利益”政策的破产,在1898年年初把他兼任的外交大臣职务交给强硬派贝尔福代管。
1898年3月7日,法国在俄国支持下,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并要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保证:将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作为法国的势力范围。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于3月17日向伦敦报告了这一最新势态,提醒英国政府:如果法国的这些要求得到满足,那么香港的拓界将成为不可能了!此时,任满回国的威廉·罗便臣也再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