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报国无门 (1)(4 / 22)
市口,说得十分准确,上下联对仗也属工稳。而且,更难得的是道出了真理大义,报国是要献身的啊!”及至父亲殉国之后,易君恕猛然想起当年那副对子,恍然有一语成谶之悟,惊诧不已……
夜已初更,纤细的上弦月和满天星斗散发着淡淡的光辉,笼罩着易府饱经风霜的门楼。
栓子来到门前,登上石阶,左手托着豌豆黄儿,抬起右手,拍响门环。
随着一串细碎的脚步声,大门“呀”地一声打开了,丫头杏枝一脸的惊慌:“栓子哥?你来得正好,家里出了事了!”
“噢?”栓子听得心里发紧,“什么事儿?”
说着,一步跨到门里,朝上房跑去。
上房一明两暗,都打着隔断,东间是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卧房,西间是老太爷的书房,当中的堂屋供奉着祖先牌位,也是每天少爷、家仆昏定晨省,老人家训令家政的地方,如今老太爷不在了,格局仍然一切依旧。正中摆着一副硬木条案,掸瓶雀尾分列两边,两支白蜡当中一座香炉,供着老太爷的牌位:“先考易公讳元杰灵位”。牌位后面,墙上挂着一轴中堂,一副楹联,都是易元杰的遗墨。联语曰:“仰天长啸出师表,临海浩歌梁父吟。”中堂则是全文抄录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易元杰生前最爱孔明此表,每日吟咏,无数遍地书写,这一幅是他在甲午年出征之前,匆匆回家与妻儿一见,留下的最后纪念,真正是“今当远行,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现在,堂屋里寂静无声。昏黄的烛光下,易君恕双膝跪在案前,两眼定定地望着前面,像是在默默地祷告。
栓子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不知道家里出了什么事,看见易君恕,叫道:“大少爷!”
易君恕知道是栓子来了,却没有言语。
“大少爷,”栓子凑到他跟前,问,“您这是……”
易君恕仍然没有回答他,只是转脸朝着右首的隔扇,轻轻地叹了口气。
栓子莫名其妙,便绕过隔扇,朝东间老太太的卧房走去。
东间里,老太太腿上盖着一条夹被,半躺在那张陈旧的雕花棚架床上,闭着眼睛。据说,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极其端庄秀美,肤色细白如象牙色,如今虽然年逾花甲,长年卧病,瘦骨嶙峋,也仍然不失庄严。老太太的床前,跪着易君恕的妻子。她的娘家姓谢,名叫安如,嫁到易府来,这个名字就不常用了,老太太高兴的时候叫她“孩子”,不高兴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