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海隅落日 (1)(20 / 22)
新总督府的成本估价为一万四千英镑,而英国殖民地加尔各答总督府的造价却高达十六万七千英镑,印度总督府仅保镖就多达一百三十人,还养着一百四十六头大象,可见占地之广相比之下,香港总督府就小得多了,因为当时英国政府还没胡料到香港日后的经济飞速发展,它在殖民地排行榜中的地位仍然相当低微。但尽管如此,新总督府比起以往租赁的临时住所,还是宽敞、宏伟得多了。这座具有浓郁的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外形和“旗杆屋”非常相像,蓝本都是英国17世纪著名建筑师琼斯设计的皇后别墅,砖墙瓦顶,楼高两层,三面都有深洞阳台,正面中间部分设计了颇具气派的爱奥尼亚式柱廊,为了适应香港的亚热带气候,在柱廊的上部和左右两翼所有的窗户都增加了木制百叶窗,通风、透光而又遮阳。与“旗杆屋”不同的是总督府的两层楼下又依据山势增加了一层地库,用坚固的花岗岩砌成一排连续的券门,支撑住整座建筑,从外面看上去则像是三层楼了。楼前绿草如茵,草坪的两侧有马房和工人房,北向的人口设有专门的停轿处。穿过草坪便进入大楼的一层,这里有总督的办公室、客厅、饭厅、图书室,还设置了供总督休息游乐的桌球房。两条楼梯通往楼上,一条是工人和佣人走的,另一条供主人专用,楼上便是总督的私人住宅了。花园在大楼的后面,一条双环扭结式的楼梯通往半圆形的守卫室,全副武装的哨兵从高处监视着地面,大楼庭院门口笔直地站着荷枪实弹的门卫,日夜守护着总督和他的一家。
在香港开埠之初,这样一座总督府已是十分威武煊赫。
包令退休之后,它又相继传给了第五任总督赫科莱斯·罗便臣、第六任总督麦当奴、第七任总督坚尼地和第八任总督轩尼诗。在轩尼诗任职期间,香港作为国际重要商埠的地位已非当年可比,外国政要和使节的来访日渐频繁,英国的威尔斯王子和维多王子也到港访问,送走迎来应接不暇,还有每年的女王寿辰都要大肆庆祝,授勋仪式也是在总督府举行,一楼的大厅已不敷使用,连楼上的总督私邸和楼下的花园也要用来招待宾客。轩尼诗感到总督府太小了,由行政局批准拨款四万元港币,准备修建附属设施。这一计划跨越了第九任总督宝云的任期,直到1887年第十任总督德辅执政时才付诸实施,在现有大楼的右侧增建了一座新楼作为副翼,于1891年落成。
新楼的风格与旧楼基本一致,也是楼高两层加一层地库,但由于地基较低,看上去比旧楼矮了一截,补救的办法是在楼上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