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民以食为天(2 / 4)
而改革首要完成地。便是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根据中国耕地地实际分布情况。在北方大平原地带。政府从美国引进了大型机械农具织动员多户人家采取合作生产地模式。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省了机器购置费用。
而在南方水网。以及西北山地型农田府则为农民们引入小型地廉价机械农具。以适应当地地地理实际情况。
当然解决中国地吃饭问题。并不是靠引进点先进地生产工具就能实现地。提高耕地产量。不仅仅要从外部入手。还要从内部着眼。
所以。早在曾纪泽还是前清地江苏巡抚之时。他就已经在着手一项伟大地工程。
68年秋,曾纪泽对苏州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农场进行了秘密的考察,这座名为“稻花香”的农场早在四年之前曾纪泽攻陷太平天国所据的苏州之时就已建立,现在隶属于大明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科研司”。
曾纪泽身着便装,在几十号便衣御林军的簇拥下,走进了这座神秘的农场,此时已是金秋十月收获的季,生长在苏州河畔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田,河风袭来,金色的波浪层层叠叠,叫人瞧着就欢喜,不用说,今年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曾纪泽摘下一根稻子,放在手中细细的观察着,但他其实对农作物的知识非常有限,便问道:“震山呀,你觉得这些稻子长势怎么样?”
白震山将那稻谷剥开,手指碾了一碾,又放入口中一嚼,答道:“这谷子比寻常的谷粒要饱满许多,只是质地稍逊色一些,不过寻常人家只求个吃饱,这么好的粗壮的谷子,对他们来说,已是大丰收了。”
白震山早年也在乡下干过几年庄稼把势,谷子长得好坏,他当然晓得,曾纪泽从他那惊异的口气与表情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郑爱卿,你觉得呢?”曾纪泽又问跟随在旁的农业总长郑观应。
郑观应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惭愧呀,臣虽管农业,却对庄稼好坏知之不多,臣还是找几位专业人士给皇上回话吧。”
言罢,郑观应便向着稻田中正在收割的那几个庄稼汉大声招呼,不多时,一名戴眼镜的农夫便踩着泥巴地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实在对不住啊,总长大人,这不,光顾着收割了,把你要来这事给忘了,有失远迎,还请见谅呀。”那人抹着额上的汗水说道。
郑观应摆了摆手,笑道:“我见谅没用,你得问问这位爷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