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民以食为天(3 / 4)
那人目光投向了一旁笑而不语的曾纪泽。
在大明这个报业越来越繁荣的国度,曾纪泽的肖像时不时登上报纸也是常事,那人瞧了一瞧,猛然间认出是谁,顿时又惊又喜,便要在那泥巴地里下跪,口中道:“臣不知皇上龙驾前来,有失远迎,万望皇上恕罪。”
曾纪泽忙将他扶起,和蔼道:“朕事先没有通知便来打扰,马成炽先生是专注于本职之事,朕又岂能责怪呢。”
马成炽是出广东,求学于香港,留学在英国的植物学博士,当初曾纪泽在江苏推广洋务之事,向国内外诚邀各行各业的才相助,马成炽便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投入到了他的幕下。
曾纪泽根据他的专业力,以及偶尔得到一个灵感,让他从事起了农业作物方面的科研工作。这些年来,工矿业的一些英才们风起云涌,扬名天下之时,马成炽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守着稻香农场这一亩三分地做研究,但曾纪泽并没有忽视掉他,在登帝位大赏群臣的名单之中,就有这个不起眼的人物。
他对成炽的期望并没有落空,不久之前收到他的消息,他进行了近五年之久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曾纪泽比听到他的军队打败了俄国人还兴奋,兴冲冲的便赶了来要一睹马成炽带给他的惊喜。
马成没有让他失望,接下来,当马成炽将这田里种的特殊水稻介绍给众人时,在场的农业部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都听傻了。
不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杂水稻!
“杂交水稻拥有杂种的优势,利用这种优势,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我们的试验班子通过多年的寻找与培育,已经成功的培养出杂交水稻量产的三系稻,这就意味着,这种高产的水稻从今以后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推广种植了。”
“三系,什么是三系啊?”郑观应听不太懂马成炽的专业术语,困惑的问道。
所谓三系,就是雄花不育的母稻,即不育系;给不育系授粉使其传宗接代而后代仍然保持不育的保持秒;以及给不育系授粉使其恢复正常的结实,优势又强的公稻,即雄性不育恢复系。只有三系齐备,杂交水稻才能实现推广。
当年的历史之中,袁隆平从受到启发,到成功完成水稻三系配套,共花费了将近十三年的时间。
当然,袁隆平是在走了六年多的弯路之后,才决心到广阔的野外寻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最终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曾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