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坦克集团军战斗运用原则(7 / 10)
月底又奉命向西面的拉提保尔进攻。
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坦克集团军在进攻战役中时常担任方面军的快速集群,以便把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歼灭敌深远的预备队,并夺占战役纵深内的重要地区和目标。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协同其他集团军合围、分割、歼灭敌重兵集团,使方面军进攻战役规模大并具有坚决性和机动性。坦克集团军可以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各种季节和时间作战。为达到战役目的,它们可以大胆而迅猛地实施机动,及时调整部署,灵活改变突击方向,巧妙地把主力集中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
坦克集团军行动地带的宽度
坦克集团军担任方面军快速集群时,通常不规定在防御纵深内的进攻地带,而只受领进攻方向。这样作是为了不致妨碍集团军的机动,也不致影响集团军司令员选择执行受领任务方法的主动性。集团军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时,为迅速完成受领的任务,可能要绕过抵抗枢纽,在较薄弱的地点克服敌人防御,尔后再回归原定的方向。有时,方面军司令员会指示,坦克集团军遇到哪些抵抗枢纽部不可恋战,而要绕过,以期尽快夺占指定的目标和地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对近卫坦克第3和第4集团军的指示就是一例。他令这两个集团军绕过抵抗枢纽和大居民地,尽快抵达德国首都柏林的南郊。坦克集团军虽然通常不受领进攻地带,但它在战役过程中总是在,一定的正面上进入交战并继续行动。这一正面宽度决定于集团军的任务,战斗力和战役编成,进入交战的条件,敌人的状况和行动的特点,地形条件以及道路网是否发达。当坦克集团军编入方面军第一梯队时,它在进至战役地区以前的行动地带宽约20公里(例如布拉格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和第4集团军),突破敌人防御的地段一般宽约10公里。这样,炮兵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里40-80门火炮和迫击炮,加上支援炮兵可以达到120门,坦克密度每公里正面约50-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多数的战役中,坦克集团军在进至战役纵深后,其进攻地带宽为20-25公里,有时也可[奇·书·网]达到35-60公里,例如,日托米尔一别尔季切夫战役中的坦克第1集团军达40公里;第聂伯河会战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1943年9月)达60公里;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35公里;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2和第3集团军约40公里。在远东战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