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发展胜利(10 / 13)
役中,坦克集团军在较狭窄的地带内进入交战。例如,在贝尔果多德一哈尔科夫战役中,坦克第1集团军在4-6公里的地带内进入交战,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进入交战地带约5公里。这两个坦克集团军是在1个合成集团军(近卫第5集团军)的进攻地带内进入交战的。在利沃夫一桑多米尔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也是在1个合成集团军(第60集团军)的迸攻地带内,通过宽5-6公里的“科尔托夫走廊”逐次进入交战,这是具体情况决定的。但经验表明,这样宽的进入交战地带,对于坦克集团军来说是不够的,使坦克集团军的前出、展开和实施集中兵力的坦克突击都感到困难。
坦克集团军在进入交战时的战役布势,根据战斗任务、战役企图、集团军的战斗编成、进入交战的地带宽,以及地形和道路网情况而有所不同。在伟大卫国战争的多数战役中,3军制的坦克集团军成两个梯队的布势进入交战,通常沿4条路线前进,即每个第一梯队军两条路线。根据29个战役的统计,坦克集团军成两个梯队战役布势进入交战的战役一共是17个,成一个梯队战役布势的战役共12个。不过成一个梯队战役布势的战役中,有11个战役中坦克集团军只编两个军。只是在柏林战役中,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进入交战时把全部3个军都编在第一梯队,把1个坦克旅和1个坦克团留作预备队。第一梯队军通常要派出强有力的先遣支队,其任务是保障主力展开并进入交战,尔后在战役纵深内夺占重要地区和目标,扼守到集团军主力的到达。在每条行进路线上,随进攻的步兵部队之后派出有侦察群。侦察的后面是运动保障队、先遣支队,随后是集团军的主力。3军制的坦克集团军在成两个梯队沿4条路线行进时,其战役布势的全纵深通常为50-60公里。
总的来看,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时的兵力兵器部署一般都要能保障必要的坦克突击力,保障第一梯队迅速前进并便于展开,能独立实施战斗行动,而且不易遭受敌炮火和航空兵突击的杀伤,同时也要便于指挥集团军的各兵团(见图3)。
战争期间,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的保障工作在不断改进。特别是用于保障进入交战的炮兵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密度和火力伴随的纵深都有所加大。从1944年开始,实施炮兵保障的通常有在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地带内行动的合成集团军、军和师炮兵群的炮兵和配属给坦克集团军的炮兵。进入交战地带的炮兵密度为每公里正面60-70门火炮。由进入交战地区至纵深12-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