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发展胜利(9 / 13)
我从来都认为这是错误的。”
当然,伟大卫国战争时突破的物质条件,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同了,突破的计划和实施也不一样了。突破战术地幅的任务,也不是只由步兵承担,而是由步兵和大量支援步兵的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不间断的大力支援下来完成的。在1943-1945年的许多战役中,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合成集团军都派出了由坦克军编成的快速集群,其任务是协助完成对防御的战术地幅的突破。坦克集团军则另有使命,它们是方面军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的强大兵力,为此要实施迅猛的坦克突击。如提前使其进入交战,常常在战术突破阶段就要损失30-40%的坦克,这就削弱了发展战役胜利和在战役纵深完成主要任务的战斗力。
为完成突破而进入交战的坦克集团军,在纵深内尔后进玫速度都较低,这是因为其突击力已大为削弱。因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某些方面军司令员,如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等,都力求以大量加强有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和炮兵的步兵兵团以及合成集团军的快速集群来完成对敌战术地幅的突破,以使编成方面军快速集群的坦克集团军进入打开的突破口,直接向纵深挺进,以摧毁敌人的整个战役防御。在方面军编成内有2-3个坦克集团军时,根据战役企图、战役机动样式,可在一个或两个方向上使这些集团军同时或逐次进入突破口。使坦克集团军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入突破口,即可保证在较宽大的正面上迅猛进攻,而逐次进入突破口(例如在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中,坦克第6集团军继坦克第2集团军之后进入突破口)可保证由纵深不断增强坦克突击力,以便在较窄的正面上发展胜利。
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的地带宽度主要决定于合成集团军在规定地段突破敌人防御的能力、坦克集团军的任务及其第一梯队的编成、当面之敌的行动性质,以及路线的数量和地形条件等。如坦克集团军在一个合成集团军的进攻她带内进入交战,进入交战的地带宽度一般不超过8公里;当坦克集团军在两个合成集团军的地带内进入交战时,其进入交战地带的总宽度达10-12公里,有时还要宽一些,这就为进入交战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根据多数战役的经验,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地带的平均宽度为8-12公里(见表12)。
这样的进攻地带宽度可以保障坦克集团军沿4条路线前进,可以防止敌人炮兵侧射火力的袭击,同时也适应合成集团军突破敌人防御的能力。
在某些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