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克集团军进入交战和发展胜利(7 / 13)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总共有322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有1488辆(46%)用于直接支援步兵,乌克兰第1方面军共有36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只有820辆(23%)用于直接支援步兵。白俄罗斯第l方面军突击集团中的集团军直接支援步兵的坦克平均密度为每公里突破正面25个装甲单位(在近卫第8集团军、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坦克密度约为30装甲单位),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集团军中,坦克密度只有17.5个装甲单位,而近卫第5集团军只有10.3,第52集团军为13.7.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批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的战役计划时,再次指出,不一定在进攻第一日使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而在事先经大本营同意后可使坦克集团军在突破敌战术地幅后再进入突破口。
1945年1月12日,战役的第一日,由于敌人在第三阵地不断增强抵抗,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元帅于14时令坦克集团军迸入交战。这时,为完成对第一防御地带的突破,由第一梯队军各调一个旅,主力则从行进间突破第二防御地带。
先头旅协同步兵兵团迅速完成了对第一防御地带的突破,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主力进入交战都延迟了约16个小时,因为所有的道路和路线都被炮兵和合成集团军的汽车堵塞了。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未经战斗,仅通过主要防御地带就整整用了一夜的时间,而坦克第4集团军的各军停在步兵的战斗队形之后,道到次日早晨。战役第二日整天都在进行争夺第二防御地带的战斗,阻碍了方面军快速集群进入战役地区。实际上,在到达尼得河,即后方防御地区以前,坦克集团军一直和合成集团军一起进攻,只是在个别方向上能脱离合成集团军前进。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是朱可夫元帅),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于1月15日(战役第二日)14时在13、15公里纵深内进入交战,与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员是崔可夫将军)一起共同完成了对第二防御地带的突破,日终时前进纵深达25公里。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于1月16日晨进入“纯突破口”。该集团军于第一日即前进70-90公里,主力到达日拉尔杜夫、索哈切夫地域,直到战役结束都保持了高速的进攻。
在东普鲁士战役(1945年1月13日至4月25日)中,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计划于战役第三日,在完成对战术地幅的突破以后,令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进入交战。全部22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